教授为何变"推销员"?高校教师"逼售图书"调查

16.01.2015  04:40

   本月初,中央民族大学一名副教授被曝向学生强制售卖自己所编著书籍,持续引发舆论关注。中新网记者调查发现,强制售书虽是比较极端个例,但部分高校确实存在教师变相推销图书的现象。有学者对此指出,教师课堂自荐图书,或出于包销图书的压力。

   教材的那些事儿:部分教师变相售书

  1月6日,中央民族大学发布公告称,对该校副教授萨茹拉的师德问题展开调查。媒体报道,多名学生向校纪委反映,该教师曾强迫同学购买自己编著的书籍。教师在课堂上变相售书的情况是否普遍?学生们如何看待这种做法?为此,中新网记者展开了调查。

   ——一场课堂“直销

  宋宇曾就读于河南某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据他回忆,其专业有一门秘书学的教材由任课教师编著,老师曾在课堂上推荐学生购买,“但并不强求”。购买方式为从教师处“直购”,价格为原价的8折。

  然而,宋宇指出,教师要求买书的同学报名,由班委记录买书者并代收书款。在他看来,“由此生成的一份买书名单,老师会怎么处理并不透明”。虽未提到这一做法和学生成绩的关系,但他表示,“这本身会让学生有不好的联想”。由此,他指出,教师在推荐图书时应适当避嫌。

  另据宋宇所讲,该教师课上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与该专业相关的某证书考试,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考试时购买自己所编书籍。

  他还提到,该校一门全校必修课的教程为副校长所编,教材的钱已含在入学时所交的各种费用里。但有些时候,发放教材与课堂用书并不一致,或者用电子资源和二手书代替课本,部分学生会选择退订教材。对此,宋宇说,自己并未留意教材能否退掉,“没听说有人退,新生啥都不知道,而且觉得麻烦。

   ——学生的疑惑:教材能退吗?

  四川某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连卿,在谈起大学教材时略显无奈。据她回忆,书本费“不能不交”,但学生不想使用的教材却又“不能退”。连卿曾就此事问辅导员,得到的答复同样是“不能”。

  连卿说,并非所有老师都会按照教材讲课,曾有老师在开课时询问同学学校教材科发了哪本教材,在发现和自己课堂使用的教材不一致后,告知同学要更换教材。对此,连卿认为,有些教材在发放的时候,也并未跟任课老师沟通,“反正我们同学里不想买书的占大多数,主要是都用不到,一学期下来都是新的。

  “我们拿到的教材直接就是本校老师的作品了,我们都没法选!”曾在四川另一所大学就读传播类专业的庞翼说。他同时补充说,“感觉他们书里写的内容有点过时”。

  “好多都这样,大学里这种情况太严重了”,庞翼表示。当问及为什么不向学校反映这种情况时,他说,虽然同学们有意见,但大部分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此,连卿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也没见有人真不交钱的,都是说说就罢了。

  记者发现,不能退书的情况存在校际差异,也有做法比较灵活的高校。曾在上海某高校就读本科的陈本介绍,其所在学校实行自主选课,选课时会自动对应一本或以上教材,其中有可能会挂钩任课教师自编教材。但是,学生前往教材科领取时可以自愿地选择性购买,也可以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退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