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记者探访云南野象谷 基因变化无牙象比例上升

08.07.2014  15:15

 

6月21日,观测到的这头野生小象,估计刚出生一个月左右,它在母亲的保护下,调皮地玩着水

野象谷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队员“象爸爸”彭世雄和儿子然然。2005年7月7日,3岁的野象然然,被铁制兽夹夹伤,被彭世雄救治

每天早晨8时,野象谷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的队员们,就会把在这里接受救助的亚洲象,带往森林里觅食。队员们则被称为“象爸爸

两头无牙象在河边玩耍。事实上,每头大象都有象牙,分为门齿和臼齿,传统意义上的象牙,指的是公象长长的门齿

野生亚洲公象昆六,右眼失明。在野象谷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进行治疗和饲养,但野性不减,不让靠近

    长江日报讯 (记者 贾代腾飞 图/文)近日,因长有一副几乎能触地的巨型象牙,而被称为“非洲象王”的萨陶,在肯尼亚被杀。数据显示,仅2013年,共有2万头非洲象惨遭猎杀。同样,另一种大象——亚洲象,也因为栖息地减少、盗猎等原因濒临灭绝。目前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仅存300余头,绝大部分在云南省,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日,本报记者实地探访西双版纳野象谷,寻找野生象的踪迹。

    6月21日上午11时,西双版纳野象谷,高耸入云的大树将天空遮挡得严严实实,地上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闷热难耐。“等等,千万别出声!”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岩罕陆,压低嗓子,紧张地让身后的组员迅速隐蔽。顺着岩罕陆手指的方向看去,不到20米外,一群野生亚洲象正在河边喝水嬉戏。

    “中午11点30分,野象出没26头、大公象1头、小公象5头、幼象4头、大母象10头。”岩罕陆在本子上飞快地记下观测到的数据。这已经是6月以来,第9次观测到野生亚洲象的活动,而且是这么庞大的族群。岩罕陆显得很兴奋,因此本子上的字也写得东倒西歪的。

    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的野象谷景区,有70余头野生亚洲象。

    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成立于2005年6月,10名员工的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在野象谷,除了蜚声在外的观测小组,还有另外一个神秘的小分队——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负责救助受伤的野生象以及人工繁育。繁育中心的医生保明伟,被同事们戏称为“天下第一吹”。这个吹,不是吹牛的吹,而是在距离野象10米远外,用吹管麻醉野象,实施救助。除了受伤的野生象,繁育中心还看护着边防查获的4头境外“戒毒象”。“毒贩用毒品喂食大象,并利用大象贩毒。这4头大象专门送到海南去戒毒后,才重回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主管熊朝永介绍。

    熊朝永说,大象被猎杀的原因,无外乎是对象牙的追捧。保明伟介绍,大象的门齿,是由基因决定的。随着越来越多的长有门齿的大象被猎杀后,显性基因便很难遗传给下一代,无牙象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