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的"宜昌路径"

28.05.2015  11:20

   农民奔小康的“幸福快车

   ——探访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的“宜昌路径

  山岭纵横,地广人稀,偏远乡村农民如何便捷出行,坐上“幸福快车”,奔向小康生活?

  今年以来,宜昌市乘着全省新一轮三万活动的强劲“东风”,千方百计筹资金,热火朝天修公路,想方设法保畅通,在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专项行动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宜昌路径”。

   广辟筹资渠道 5亿资金投向“村村通

  “要实现年底前全市‘村村通客车’,共需要资金7.5亿元,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今年初,全省三万活动刚刚启动时,市交通局局长马宏彦就组织人员调查摸底。

  他带队到省交通运输厅汇报工作,反映宜昌路之险、修之难、意之决。功夫不负有心人,宜昌成功争取到了省交通运输厅专项资金1.2亿元,占全省奖补资金总量的12%。

  对外积极争取,对内多方筹措。在市三万办、交通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级三万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本着“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的原则,按照“向上争取一点、财政安排一点、项目捆绑一点、工作组帮扶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吸引投资一点”,多方筹措资金5亿元,及时破解了资金难题,有力推动了“村村通客车”工程一路高歌猛进。

   延伸二级公路 通村道路告别“肠梗阻

  “以前到乡里去一趟颠簸得浑身痛,现在只要十几分钟,班车坐着又快又舒适。”近日,兴山县高桥乡双堰村三组的陈玉秀老人坐着刚刚开通的乡村客车,高高兴兴地去集镇上看望孙儿。

  兴山县高桥乡至秭归县水田坝乡的公路是连接兴山和秭归的县际公路,也是沿线6个村近万名农民的唯一出口公路,原来是砂石路面,坡陡弯急,遇雨雪便成了“断头路”。今年,这条公路被纳入二级公路改造计划,项目开工后,仅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征地拆迁。施工期间,沿线群众端茶递水,让建设者感动不已。仅3个月,7.5公里的道路改造就已经完工,崭新的通村客车也开到了村头,沿线群众欢欣鼓舞。

  如果说农村公路是村村通客车的“毛细血管”,国省道二级公路则是村村通客车的“主动脉”。为全面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质量,今年,我市共争取到位补助资金近20亿元,为疏通“主动脉”提供了强劲动力。秭归县财政投入8000万元用于二级公路建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同步推进7条160多公里二级公路建设。

  目前,全市有550公里二级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全市老、少、边、贫、库区127个村公路通而不畅的问题将得到根本改善。

   建立多重保障 乡村客车通行“畅稳久

  “过去我们都不愿意到乡村,因为人少路况差,吃力费劲又不赚钱!”远安县客运公司司机高国友说,今年以来,乡村公路通行条件大为改善,管理部门对冷热线路进行了搭配,对车辆购买三者意外责任保险给予补贴。“政府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现在不怕往偏远农村跑了!”高国友高兴地说。

  今年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延伸的多数是一些偏远乡村,路途远、乘客少,属于“冷线”。当阳、枝江和远安等县市科学合理调配班线,健全完善客运网络,对客运线路进行冷热搭配、循环运行。对少数亏损较大的线路,实行政府补贴。

  为了让通村客车“开得通、留得住”,我市探索建立了“1+3”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了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落实扶持政策。出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管养办法、农村客运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农村客运班线四方联合会审的实施办法等。鼓励农村客车购买50万元的三者意外责任保险,由政府补贴保险费用的15%。让农村客车司机享受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障等待遇。枝江市整合资金,集中使用,将农村公路养护员、水利设施维护员、农村垃圾清洁员“三员合一”,建立起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管养长效机制。

   探索客货联运 “幸福快车”加速奔小康

  “现在,我们在村里的服务站便可以把物品寄往全国各地,再不用翻山越岭赶去城里的快递公司了!”在秭归县沙镇溪镇高潮村,尚果柑橘专业合作社的权文峰对客货联盟运输方式竖起了大拇指。

  在今年“村村通客车”行动中,秭归县农村客运与当地货运班线华维物流合作,将山区农民分散、少量的农产品和快递,由通村客车收集、捎带到乡镇和县城,再由华维物流送往全国各地。农民在网上购买的快递和商品,也由通村客车送到村。

  为了将农村客车打造成为农民奔小康的“幸福快车”,我市将“村村通客车”工程与农村物流发展相合,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物流网络,探索通村客运和“货运班线”有机结合,不仅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增加了通村客运盈利能力。

   延伸城际公交 城镇乡村不再有阻隔

  “现在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近可以赶县城,远可以上宜昌,费用便宜,坐着舒适!”5月21日,乘车去宜昌走亲戚的兴山县南阳镇阳泉村一组村民许勇高兴地说:“坐着公汽,好像乡下跟城里的距离近了许多!

  市交通局将“村村通客车”与公交化改造结合起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交网络。目前,全市已经开通城际公交线路4条,覆盖81个村,县城至周边25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覆盖率达到87%,极大方便了百万农民出行。

  目前,我市已开行宜昌至兴山808路,宜昌至宜都811路、821路,小溪塔至红花驾校801路4条城际公交线路。今年4月,又开通了宜昌至长阳803路、813路城际公交。宜昌至兴山城际公交开通后的客流量较开通前翻了一番,每天达到1700多人次,票价降幅达42.3%。

  我市还在兴山县进行试点,在县城开通了1路、2路城市公交,在县城与各主要乡镇开通4条城乡公交,均实行低票价、高密度运行方式。同时,城乡公交同村村通客车有效衔接,确保无缝换乘。 本报记者黄春梅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