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探索生鲜食品追溯 食品安全监管跃上新平台

04.09.2014  09:49

  在中百柏泉快生菜基地,随机扫描二维码,蔬菜产地、施肥打药、种植负责人等信息一目了然 郭良朔 摄

  9月1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中百、武商、中商平价三大超市106家卖场实现生鲜食品二维码追溯,消费者扫扫码,可知食品的“前世今生”。

  此举标志着武汉首次大范围多品种探索生鲜食品全链条追溯。这在国内大城市里,走在前列。

  这是武汉探索食品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

  保障食品安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 战略决策。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杨泽发称,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武汉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经历9个月的准备,我市首个二维码食品追溯系统正式运行,这是食品安全实施可追溯制度的实践与探索。未来,在进一步完善基础的同时,我市将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万丈高楼平地起。满足市民食品安全的期盼,武汉食品安全监管跃上了新平台。

   从田间地头到超市

  食品安全首次实现二维码追溯

  生鲜食品二维码追溯将生鲜食品安全信息用二维码与超市的价签“绑定”。市民购买食品称量时产生一个二维码,扫一下二维码,它的产地、原材料、辅料、添加剂等一一显示。

  实现这些信息追溯来之不易。

  食品种类纷繁,从田间地头到超市有多种动态变化,实现信息可追溯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需要海量数据库。另一方面,过去,食品安全监管分属不同部门,“九龙治水”,各自为政,安全信息难以“打破”行政壁垒,难以形成全链条信息共享。

  十八大以来,食品监管体制改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整合了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以及餐饮服务的监管职责。监管整合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

  二维码技术使信息追溯得以实现。武汉矽感科技公司介绍,这项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收集,并形成巨大的数据库,最终上传到公众信息平台。

  据介绍,武汉建成的追溯系统从食品在田间地头开始不断收集安全信息,信息生成后一直附着在食品上,到消费者手中时,以二维码的形式产生食品的“身份证”,通过在现场或手机下载软件,可查询到食品的所有信息。

  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使二维码食品追溯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