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 探寻真理——王水禄哲学新著《走向和谐》出版发行座谈会纪要

03.12.2014  01:11

王水禄先生近照。

    新华网武汉12月2日电(记者 方政军)用胸怀宇宙的视野探寻人与社会的发展足迹,用中子或是原子核中的中子与质子的共存来解释天地人的共生与和谐,从宏观到微观,一步步把我们引入到一条回归本源,探寻真理的思想之路上。学术争鸣,气氛热烈;这是近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广电中心举行的王水禄先生哲学新著《走向和谐》出版发行座谈会的场景。下面是来自襄阳市委宣传部、襄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省职业技术学院、襄阳广播电视台有关专家、学者的发言摘编,以供受众饗觅。

    襄阳市社科联副主席李晓航说,《走向和谐》是一部探讨天地人之间如何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专著,也是一部充满理论自信并带有浓厚形而上哲学色彩的专著。在这部专著中,他的一些论点显然已颠覆了传统的一些思想观念,让人耳目一新,甚至给人一种胆大包天的感觉。比如说,他把我们人类社会分作四种形态——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科学社会、和谐社会,这给我们所长期认知的五种社会形态就截然不同。同时,他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比作是一对“孪生兄弟”,而不是势不两立的矛盾体,认为二者应该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应该说,这些观点乍听起来似乎有点离经叛道,但仔细琢磨,自有其道理。

    水禄先生尊重传统但不盲从,尊重权威但不盲从权威;他敢于挑战陈规,敢于开展学术争鸣,执著的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尽管他的有些学术主张还显得不够成熟,其奇思怪想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争议,但是,他的创作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依然值得大力提倡。

    襄阳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理工博士杨平认为,在《走向和谐》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与王水禄老师交流过多次。在一开始,我就被他所抛出的命题下了一跳。他提出的问题是宇宙、物质是怎样产生的?有没有规律?有没有统一物质或“上帝”?如果有,是什么。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到最后都面临的问题。

    我们的现代科学是建立在实证和可观测基础之上的,而说到底,我们的宇宙又是不能全部被观测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宇宙又很和谐,大到有关天体的运动,小到每一个粒子的运动都是共存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在宇宙和谐共存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个“上帝”之手在安排着一切的问题。为此,许多科学家都把对“上帝”的追求视为己任,但最终无果。我认为,王水禄老师在《走向和谐》一书中所提出的有关观点,即是对当今物理学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他提出了共生宇宙的思想,并把宇宙(包括空间)视为是统一物质——中子这个“上帝”所为。并且,还由中子阐发出了空间理论、时间理论和能量场理论等等。我认为这里面有四点值得高度肯定。一是统一的思想;即,把宇宙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变化都统归于中子这个“上帝”。二是相对性的思维。《走向和谐》一书至始至终充满着思辨色彩;动与静,绝对与相对,“”与“”,聚与散,空间与时间,其无不都是相辅相成。这一点尤为难得,因为,在当今实证主义思潮下,已很少有人再用这种思辨的观点来对物理规律进行探讨和阐释了。三是对实体不实、空间不空的哲学阐释。四是共生与和谐思想的提出。共生与和谐思想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蓝图;即,由于有统一物质——中子这个“上帝”的存在,宇宙万物包括我们人其都不是一种独立存在。宇宙是带有系统性的,而这种系统性是完备的,并且又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有生有亡的。相对而言,该理论要比“大爆炸”理论更能够让人接受。

    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作为王水禄老师多年思考的结晶,《走向和谐》一书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理论极具突破性和创造性,值得我们肯定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