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髓救子迈出第一步 军嫂王菁故事感动好心市民

13.08.2014  16:54

  尽管妈妈王菁做了一晚上工作,昨天上午10点,医生来给杜新武抽血时,他仍然哇哇大哭。由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比常人少得多,他抽出来的血竟呈黄色,需要连抽5试管血才能达到配型要求。与此同时,王菁也抽出一试管血,中午,承载着希望的6试管血样被送到协和医院。

   捐髓救子迈出第一步

  上周五,协和医院儿科专家张志泉教授为杜新武会诊,经过两天思索,王菁坚定了捐髓救子的决心。前天中午1点,她带着孩子的病情资料,找到协和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专家夏凌辉教授,咨询骨髓移植的相关问题。

  夏凌辉教授告诉她,捐髓首选父母,只要半相合即可进行移植。移植成功率和张教授说的一样,理论上有五成把握。

  “但是,即使配型成功,孩子能否做移植,还要做全面检查,评估他的身体状况。”夏教授告诉王菁,配型结果一周即可出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孩子的炎症,因为身体若有感染症状,移植风险会增加一倍。

   坚强军嫂也有脆弱一面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湖北省地质医院512病房,王菁说,杜新武从得病起三天两头就要打针,尤其是每次输血小板,由于有过敏反应,他每次都疼得直撞墙,所以孩子一看到针头就怕。

  其实,王菁自己也怕抽血。20岁那年,她妈妈胳膊下面长了个囊肿,割掉以后因为有血,王菁妈让她帮忙擦一下,谁知道王菁一看到血就吐了。为这个事,王菁妈骂了她好多年,说她是个不孝的女儿。

  “我不仅晕血,胆子还特别小。”王菁告诉记者,1992年初中毕业后,家里想让她读卫校,妈妈还特意托熟人带她去学校熟悉环境,可一进解剖室,王菁居然被吓哭了!回来后,说什么都不愿意报考卫校。

  杜新武听到妈妈的“糗事”哈哈大笑,正好这时护士进来要给母子俩抽血了,孩子调皮,一个劲儿地吓妈妈:“呀,好粗的针管啊”“呀,好多血啊”……王菁躺在床上,镇定地伸出手臂,只是护士在抽血的那一瞬间,她还是本能地闭上了眼睛。

  “她二十多岁打针的时候都得要人抱着才肯打。”王菁的妈妈说,但是这次,王菁必须表现得坚强,给孩子做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