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指标交易改革——开辟湖北省精准扶贫新路径

01.11.2017  07:57
        “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是精准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一项含金量十足的重要扶贫措施。”在10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这一从县域到省域的改革。

  38县土地指标交易扩到省域 释放六大政策红利

  增减挂钩指标原本只能在本县域范围内使用。2016年国土资源部出台超常规政策,贫困县增减挂钩指标可以在省域内交易。湖北省有37个贫困县和作为生态移民搬迁县的夷陵区符合要求。

  目前,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省财政厅制定了交易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使用增减挂钩指标免缴新增费和耕地开垦费的范围由县域扩大至省域范围,并设立了交易资金专户。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了交易平台,供各市县参与竞买。“根据相关政策,实施增减挂钩指标交易的地区,可享受六大红利。”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以武汉(指标竞得方)和英山(指标转让方)交易1875亩地为例,解释说:武汉市增加了1875亩建设用地规划空间;这1875亩地直接可作武汉市土地计划使用;英山县已经复垦了耕地,武汉市不必再复垦;武汉市可以免交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英山县获得的收益可以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贷款还款;武汉市和英山县的用地结构都得到了优化。

  未来三年,预计解决6万户搬迁资金

  通过增减挂钩指标省域交易,将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合理流转到经济发达地区,充分强化了农民财产权收益,交易资金返还贫困地区,能够为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从全省来看,按本次交易均价41.73万元/亩乐观估计,通过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如果今后每年产生1万亩指标用于交易,未来三年收益能达到120亿元左右。按易地扶贫搬迁户均20万元搬迁成本计算,仅挂钩指标交易这一项收益,就可解决全省6万户搬迁资金。

  省扶贫办的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规模锁定数为32.8万户、90.1万人,涉及13个市州69个县。

  截至目前,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全省共批准贫困地区增减挂钩项目18个,涉及13个贫困县,批准增减挂钩指标共3.5万亩。

  多部门将合力政策配套,更多交易指标支持扶贫

  依据38个县市区搬迁规模和安置标准,省国土厅估算出全省可纳入交易的指标潜力为6.2万亩。据摸底,各地购买需求更大,仅武汉、鄂州两地就需购买约6万亩。

  下一阶段,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审计厅、省政府扶贫办、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将联合完善交易资金管理、拨付及使用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切实可行交易工作机制,确保资金安全,使用规范、方便,推进交易工作取得实效。

  据悉,省国土资源厅将研究出台挂钩指标交易后的使用管理政策,确保依法依规用好交易指标。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委将加大督查、稽查力度,保证拆旧复垦工作顺利进行,并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工作滞后的县市区予以全省通报”。

  此外,省发改委、省政府扶贫办、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督导地方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严守“建新房必须拆旧复垦”红线,尽快产生更多的增减挂钩交易指标。

  省政府扶贫办介绍,该办将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方珞、李荆荆、洪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