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体验公安“中枢神经系统” 指挥大厅现场直播巡逻车出警

11.01.2015  11:57

  市民参观武汉市公安局指挥调度中心。见习记者杨少昆 摄

昨天上午,在武汉市公安局指挥调度中心大厅内,一块由多个显示屏拼接的巨型电视幕墙监控着全市的大街小巷。屏幕下方,接警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接警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紧张地询问记录。

这里是确保武汉城市平安的“中枢神经系统”,全市所有的110警情都汇集于此,同时,每一道调警指令也从这里发出。在全国第29个“110宣传日”之际,武汉警方邀请武汉晚报记者和30名市民代表,走进市公安局指挥调度中心,亲身体验110接处警工作。

市民代表接一个警长舒一口气

昨天,市民代表付小芳有幸当了一次接线员,经过简单的现场培训后,她坐上了接警席。刚一戴上耳麦,电话铃就响了,“您好,武汉110,请讲。”“喂,警察吗?我刚转账时转错了,钱打到别人账户了,你们快来帮帮我啊!”报警者是位女士,情绪激动,语速飞快,付小芳顿时紧张得手足无措。

一旁的接警员陈超男立即切过电话:“您先别急,慢慢讲。”同时指导付小芳详细询问并记录下事情经过。原来,报警人刚通过网银给员工发工资时,不小心把4000元钱打入了他人账户。随后,付小芳通过电脑把这条报警转到了辖区派出所。放下耳麦后,付小芳长舒了一口气。“110接警,真不容易!

接警员陈超男告诉记者,110对接警员的沟通能力和反应能力都要求很高, 每个接警员一个班下来,平均要接300多次电话。每一个电话所反映的问题都不同、又都很急迫,这需要接警员先设法稳定住报警者的情绪,再引导对方说清案件性质、发生地点、人员财产损失等情况,并立即准确判断出所属的警区和警种,合理调度警力。

指挥大厅现场直播巡逻车出警

快来人啊,我家里闯进来了一个陌生人!”上午10点,一位市民拨打110紧急求助。此时,本报一路记者跟随警车到现场出警,另一路记者留在指挥中心观察指挥调度。

在指挥大厅的调度区内,一台电脑显示屏幕上清晰出现了出警车辆传回来的图像,车辆10分钟后停留在了菱角湖万达附近的一处居民区,随后,民警和记者进入该小区,来到报警人所称的7栋1单元12楼,此时,报警人正与一名男子争执不休。民警调查后,发现原来是误会一场:陌生男子是一名维修师傅,他本来要去7栋2单元12楼,结果误进了1单元,因为房主正在装修,房门未关,问了“有没有人”也不见回答,他就走了进去,后来房主见到房屋里有个陌生男子,怀疑是小偷,这才报警。误会解开,民警又乘警车离开现场。

每天骚扰警情最多达400起

武汉市公安局110指挥调度中心主任蔡永红介绍,每天指挥中心的接警量在8000至1万起之间,无效警情有1500至1800起,其中,骚扰类警情最多可达到400起以上。

骚扰类警情以小孩居多,不少报警都是打进电话来,不吭声,很快就挂掉。”去年,在东西湖区,曾有小孩报警称附近着火,警方调动资源前去,却发现一切安好,并无火灾。随后,民警顺着电话来源查找,发现是一名7岁的男童所为,男童自称“因为110不要钱,打着玩的。”民警教育了他后,男童表示“知道错了”。

去年7月,一男子冒充大学生,报警称有家庭矛盾,一天打了10余个电话,民警经过调查核实,发现这是一名精神障碍者,只得通知其监护人好好管教。

信息化令指挥调度更快

蔡永红介绍,近年来,城市视频监控、警用地理平台、GPS卫星定位、350兆无线集成通信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信息化装备的整合应用,实现了警情一键定位及对报警点周边警力的“可视化”、“点对点”精确指挥,打造出高效、快捷的110决策指挥调度系统。

指挥调度中心依托遍布全市的25万个城市视频监控探头,以及52个街面警务综合服务站和543条巡控线路,构建了“15分钟环线巡逻服务圈”、“5分钟接处警网络”和重点场所“1分钟响应”。

记者梁爽 通讯员王威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