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年再拍四世同堂全家福 78岁老太特意烫头发

08.09.2014  12:10

(武汉晚报记者李红鹰)“我们家是四世同堂,如今父母年纪都大了,一直想拍张全家福。今年中秋节我全家要吃团圆饭,贵报能来帮我拍张全家福吗?”电话中听得出,54岁的何丽霞态度诚恳,是个孝顺姑娘,本报摄影部当即答应为何女士拍摄全家福。

全家人和和气气遇事顺利

昨天下午2点半,沿着和平大道向西行驶,本报记者一行很顺利就在武昌积玉桥的地铁站C出口旁找到了何女士所住的小区。

8年前买这套房时,根本不知这里会修地铁,别人都说我运气好。其实我觉得是家和万事兴吧,我们全家上下十多口人凡事总是和和气气的,所以遇事都挺顺的。”何女士听记者夸她家住房地段好,她乐呵呵地解释。

何女士一一介绍家里的人:“这是我的父母,父亲今年81岁,是武汉铁路局的退休老干部。母亲今年78岁,她听说晚报记者要来给我们拍全家福,昨天下午赶紧去烫了个头,看她今天打扮得多漂亮。这是我的姐姐、姐夫和他们的女儿、女婿以及他们的小宝宝......这是我的弟弟和他儿子……”一转身,何女士又指着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士和一对帅哥靓妹说:“这是我老公和儿子、儿媳。我儿子在国家羽毛球队服役了7年,拿过全国冠军、全运会第三,世青赛团体冠军等很多奖项,现在回汉在省体育局任羽毛球教练。

又添三口人 望重拍全家福

一大家人聚在一起,逗小孩的,亲密低语聊天的,拉家常的,一派和睦气氛。

何女士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父亲15岁参军离家,很小就与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分开了,于是他常常嘱咐我们,一家人无论遇到什么事,一定要团结,团结一心是排除艰险的万能钥匙。于是,从小,我们姐弟三人就很齐心,无论哪家遇到什么困难,大家总是一起来面对。

上一次我家的全家福还是12年前拍的。那时,我姐的女儿和我的儿子都没结婚。现在家里一下多了三口人,从11口变成14口了。可我们觉得在照相馆拍的全家福没什么特色,一直拖着没拍。前不久,我妈病了一场,我心里开始琢磨,要尽快拍张全家福。我们家是晚报的老读者,看到你们开展了拍全家福的活动,好高兴,就连忙报了名。没想到运气这么好,被选中了。

为拍完美画面 记者精益求精

正说着,何女士的弟媳赶回来了,大家一片欢呼。在摄影记者金思柳的安排下,全家人连忙开始搬桌子摆椅子,准备在客厅拍全家福。

14口人怎么坐?“长辈坐沙发在后排,小辈坐地毯在前排。中间老人腰杆挺直,两边子女身体往中间倾斜一点,这样可以把老人显得突出点……这两位,领口扣子再扣一颗,会显得更端庄些……夫妻之间肩靠得再近一点,显得更和睦……好,就这样,都笑了,拍了……”为了拍出一张完美全家福,金思柳认真地反复指点。

大家都很配合,笑得也很开心,但精益求精的金思柳却继续调整着角度和细节。“要不,你们再以小宝宝为中心再拍一组,正好他们小夫妻和宝宝一家三口穿的是亲子装,拍出来一定很漂亮的……”随着相机“哒哒哒……哒哒哒……又一组温馨的家庭合影定格在了画面里。

孩子好动,那就让他随意动吧

一组俏皮的全家福正中全家心意

(武汉晚报记者李红鹰 配图实习生彭航)前天下午,何小姐接到本报回复时,惊喜地说:“我们家住汉南,这么远,我以为你们不愿意来呢!”本报摄影记者熊波说,只要读者需要,再远我们都会去。担心路程太远,途中堵车,双方约好的拍摄时间为次日上午11点。

昨天上午9点30分,记者们便到了何家,何家人十分感慨,一个劲赞叹晚报记者真是敬业。

这真是一个欢乐的家庭,从一进门,家里的笑声就没断过。何小姐的父亲何维双和母亲张有玲结婚22年了,夫妻俩青梅竹马,从小就住门对门,每天形影不离在一起玩耍,读小学读中学也都一直在一个学校。此后顺理成章地恋爱结婚生子,目前夫妇俩在汉南经营一家建材店。婚后到现在,两人一直恩恩爱爱,这让周边人都非常羡慕。

我觉得有个弟弟蛮好,有人和我一起玩多开心。5年前,妈妈怀了弟弟后也很犹豫,还是我鼓励她把孩子生下来。我现在除了上班,其他时间都泡在弟弟身上。现在弟弟对我,比对父母还亲。”何小姐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谈起弟弟,就乐得合不拢嘴。正说着,何小姐4岁的弟弟小烨一下从沙发上蹦到了姐姐的怀里。

边听着何家的故事,熊波边为如何拍好这家人的全家福动着脑筋。小烨特别调皮好动,不能好好配合拍照,站着拍肯定不行。

于是熊波选择了让他们全家人坐在沙发上,可即便坐着,小烨还是无法将一个动作持续几秒钟,他一会儿倒在沙发上,一会儿跳到爸爸背后抱着爸爸脖子。正在大家为难之际,熊波决定,就让孩子随意,那样更自然。就这样,小烨一会儿抱着娃娃,一会儿做鬼脸,熊波为何家人抢拍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家庭合影。从记者相机里看到这组充满家庭趣味的照片,何家很满意地说,太好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全家福”模式。

    责编: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