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起农业国家队的历史使命

18.12.2015  09:10

  湖北日报讯  图为:垦区机械化收割壮观场景
      图为:东西湖垦区的双汇肉食加工车间
        图为:湖北农垦在莫桑比克援建的友谊农场喜获水稻丰收
      图为:我省城乡一体化试点——长港农场峒山社区鸟瞰
        图为:“十二五”期间湖北农垦主要经济指标
      农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的集经济、社会、区域一体化的特殊农业经济组织,是农业的“国家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湖北农垦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垦区,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三年在全国农垦排名第三。垦区版图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拥有65个国有农场,分布在全省14个市的40个县市区。“十二五”期间,湖北农垦坚持“三抓三突破两率先”(内抓现代农业示范亮点、外抓农业国际合作开发、行业抓改革稳定;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农业“走出去”和农场公司化改造、集团化运营上取得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工作思路,以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充分发挥了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走出去”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我省农垦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预期。2015年,全省农垦系统有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4.3亿元,是2010年361.6亿元的2.72倍,年均增长率22.1%,远高于全省农村同期增幅;全系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有望实现  100亿元、680亿元和  204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65.8%、217%和  13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望达到886亿元,比2010年增长277%;出口商品总额预计4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50%;预计实现利税150亿元,较2010年增长130%;垦区人均纯收入预计1.53万元,比2010年增长208%。
        现代农业建设凸显骨干引领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骨干引领作用。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肉类、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垦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10万吨,比2010年增长26%;肉类、水产品产量有望达到22万吨、44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28.6%、32%。“十二五”期间,农垦在全省3%的耕地面积上生产出了全省4%的粮食、11%的水产品、5.1%的肉产品,农垦已经成为国家农业掌控力、保障我省农产品供应、稳定我省农产品市场的核心力量。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歌猛进。“十二五”期间,按照“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壮大规模、提档升级”的思路,我省农垦初步形成了棉纺、饲料、果蔬、肉类和粮油加工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园区36个,引进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知名企业与品牌,“洪湖岸边”、“汇龙园”、“三湖”等8个品牌被授予“湖北省著名商标”。目前,湖北农垦系统拥有530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产值可达319.8亿元,比2010年增长154.8%。
        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6.7:59.3:24.0转为2015年(预计)的10:69:21。“十二五”时期,湖北农垦工业突破性发展。2015年,全省农垦系统工业产值预计1870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578亿元,比2010年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1家。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比稳中有进,拉动作用和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显示“十二五”时期农垦二三产业快速增长。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农场粮食、水产、蔬菜、茶果、种业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及水产特种养殖基地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系统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24个,基地规模及标准化水平跃上新台阶,在周边农村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重组农垦联丰种业集团公司,投资5000万元响应省委“振兴大柴湖”开发战略,良种生产基地规模达到50万亩。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以土地整治为主要抓手,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到2015年底,湖北农垦土地整理项目规模可达200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3.33%,高标准农田覆盖率高出地方30%以上,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成行、渠相连、路相通。  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十二五”期间农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了项目规模、投资额度、新增耕地、高标准农田数量“四个翻番”。
      六是农业机械化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装备总量大幅增加,2015年全系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高出全省农村10%以上。
        农业“走出去”再创新辉煌
      近年来,在商务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农垦认真履行湖北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农业援外和“走出去”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农业“国家队”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示范引领农场、农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农业竞争与合作,努力实现“再造一个海外新鄂垦”目标。
        坚持做好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农垦统筹国际、国内和省内三个大局,着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促进提升我省农业经济开放水平三大任务,编制了《湖北农垦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2014-2020)》,出台了《关于创新管理机制,务实有效推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及其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制度设计,其开发地域主攻非洲、巩固周边、开拓拉美澳和中东欧,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良种工程和综合培训五大重点开发项目。
        构筑平台,培育市场主体。按照“省农垦局组织、联丰公司搭台、国有农场唱戏、市场办法运作”的经营模式,以承担国家援外及其拓展开发的项目联合19家农场和民营企业,以资产、资本为纽带,组建湖北农垦联丰海外农业开发公司,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吸引国有农场和民营企业参与合作开发。同时,建立健全湖北农垦“走出去”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海外农业开发信息服务中心、对外经济交流中心、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湖北企业非洲营销中心、农垦对外经贸人才库,有力促进了“走出去”市场主体的培育。
      目前,湖北农垦已在欧洲、非洲、大洋洲的10个国家承建和实施了5个国家援外项目、9个对外合作开发项目和2个科技交流实验项目,总投资超过8亿元,开发了12种种养殖和加工产业,其中以水稻、棉花、玉米、大麦、烟叶为主的农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120余项国内先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在海外基地顺利嫁接、开花结果。
        我省农垦“走出去”事业已成为我省开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骨干力量,在服务国家和我省农业对外交往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多次在中非合作论坛农业合作专项会上作典型交流。
      幸福垦区建设谱写新篇章
        “十二五”期间,围绕“农场强、农工富、农垦美”,农垦在改善垦区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职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职工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垦区农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争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64多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的翻了两番多。
        二是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坚持项目扶持、物质救济、技术扶持相结合,扶贫效果明显。完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水、电、路、气、互联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农场的基础设施水平。落实惠农惠垦政策,“十二五”期间,争取各类专项扶贫资金累计5120万元,通过搬迁扶贫、救济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手段,有效推进精准扶贫。
      三是以垦区危房改造为抓手的新型场区建设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垦区危房改造计划16.45万户,已经全面建成12.82万户,中央、省财政投入危房改造建设资金44.2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4.64亿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9.62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76亿元, 极大改善了农场居民住房条件,有力推动了垦区新型城镇化建设。2014年,全系统有13个农场32个村庄被列入各级政府新型社区建设试点,累计迁移居民点121个,农场职工群众居住条件和场容场貌得到进一步改观。
        四是职工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5年垦区人均纯收入预计1.53万元,比2010年增长208%,年均增速25.2%,高于同期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及增幅。
      五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截至2015年,全省农垦系统有58万职工及退休人员参加了保险,参保率均在90%以上,退休人员人月均养老金1400元;另有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解决了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十二五”期间,省农垦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深化农垦改革加快国有农场发展的意见》、《湖北省国有农场发展促进办法》、《深化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实施意见》(代拟稿)、《加快国有农场二三产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完善了农垦深化改革的制度保障。结合垦区实际,省农垦局突破性地提出“三抓三突破两率先”的发展思路和“四化两转变”的改革路径,积极探索实施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深化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促进了垦区经济活力的进一步释放,使农垦事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成功探索出垦区集团化发展新路子。近年来,湖北农垦以“四化两转变”为改革核心路径,着力加快集团化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和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为平台,集合30多家农场优良资产、优势产业抱团发展的垦区“集团化发展模式”。湖北农垦以种业为突破口,采取资源整合、产业联合的方式,联合9家具有种业发展优势条件和核心技术的国有农场,致力于打造育、繁、推和产、加、销于一体,具有完整种子产业链、多作物经营的湖北农垦种业公司。
      二是农场企业化改革如火如荼。总结推广沙市农场、八里湖农场、东风农场、汉南农场企业化改革经验,企业化改革已深入人心,成为新一轮农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是积极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全力推进我省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会同省卫计委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垦卫生计生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深化国有农场卫生计生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
      此外,党建、教育、文化等各项工作按照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成效显著,较好地促进了垦区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