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支票传递的人间情义

09.10.2014  09:10

  浙江仙居人戴杏芬今年45岁,和丈夫在浙江临海经营一家面馆。用她的话说,钱赚得不多,但日子过得很满足。最近,她的生活里出现了一点波澜——21年前她曾收留过的一个流浪男孩现在发达了,送来百万重金酬谢她。不过,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帮助人是应该的,不求金钱回报,对方能感恩,让她很感动。

  扶危济困、知恩图报,是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无论是类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朴素信仰,还是“一饭之恩”“黄雀衔环”等民间佳话,可以说,守望相助、施恩厚报的中国情义源远流长。只是在功利社会,很多人渐渐淡忘了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善良与真诚。

  正如古训所讲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戴杏芬20多年前的一饭之恩,压根没想到回报,更不会想到,自己当初的笑容和随口的几句嘱托,会被一个落难小伙记挂二十多年,更成为人生路上的信条,逆境中的明灯,不断朝着光亮前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许说的就是一个微笑的力量。

  而小伙牢记姐姐“一定要做个好人”的教诲,坚守忠厚品德,更感染身边老乡,最终收获他人信任,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果真得到了回报,走向成功。“好人有好报”,或许说的就是本分人也许在小事上会吃亏,但坚守忠厚,周围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磁场,做事顺遂,心想事成吧。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成为老板,执意用百万支票回馈恩人的小伙子,绝非风光后的炫富之举,而是心怀感恩,不吐不快。懂得感恩,才能知道珍惜,珍惜他人患难相助的爱心,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懂得感恩,也就懂得施恩,今天在别人的帮助下渡过难关,明天也会对别人施以援手,以爱易爱,大爱才能无疆。

  世事无常,每个人都可能一时蒙难,周围人的随手一扶,世间就少了一丝冰冷多了一点希望。人生路上,大家都或多或少受人恩典,对曾经接受的一切恩泽,用心感知、努力回馈,感恩之情真挚绵长,人间才会如此温暖动人,充满正能量。(肖杨)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