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抓住主体责任“牛鼻子” 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

25.12.2015  11:10

  近年来,宜昌市深刻把握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关系,把抓意识形态作为更高层次的抓发展,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

  一、提升思想自觉,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扛在肩上

  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落实主体责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担好组织领导之责。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组织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和中央、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和推动者。

  二是担好示范表率之责。市委常委会坚持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分析研究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问题。2013年以来,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市委主要负责人带头管阵地、把导向、管队伍,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件亲自处置,仅去年以来先后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批示60多次。

  三是担好统筹推进之责。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统筹指导,市委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定期分析研判通报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和格局。

   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中

  坚持站位全局、主动作为,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关键环节,加大创新力度,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机制,高标准谋划推进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高位谋划部署。近年来,结合宜昌实际,市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意识形态各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具体部署。

  二是强化工作考核。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及市直部门党委(党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党政线、部门线“双线考核”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自上而下、层层考核的市县乡村四级抓落实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受到中宣部充分肯定。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督查范围,定期进行专题督查。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履责不力的地方、单位和干部,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倒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去年以来,对履责不到位的5个单位相关责任人,通过进行诫勉谈话、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岗位调整等形式进行问责,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

  围绕坚定信心、凝聚人心,进一步深化思想理论建设,强化主流价值引领,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管理,有力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落细落实、落地生根。

  一是突出思想理论“第一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等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坚持“学习一个专题、调研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创新中心组学习方式。建立“理论学习在线平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量化考核。广泛开展“百姓宣讲”活动,组建1400多人的乡土宣讲队,运用“微课堂”、“微宣讲”等方式,大力推动理论宣讲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宜昌“乡土宣讲队”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二是深化核心价值“第一引领”。

  把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来抓,突出宣传教育,深化实践养成,推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开展“六进网格”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近三年全市有150多人分别入选“中国好人榜”、“湖北好人榜”和“荆楚楷模”,有力提升了核心价值观感召力。

  三是提升主流媒体“第一影响”。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用好管好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统筹内宣外宣一体推进,注重网上网下有效对接,以正面主流舆论强势引领和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设立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媒体加快建设资源数据库、全媒体生产发布平台等一批基础性、关键性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是抢占网上舆论“第一阵地”。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政务微博微信“双微”矩阵,大力开展“点赞宜昌”系列大型宣传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技术领先、全域覆盖的市级网络工作平台系统。健全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加大网络生态治理力度,不断积聚网上正能量。

  四、强化关键支撑,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保障有力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层基础,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一是建强工作队伍。把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坚持把事业有为作为第一导向,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选拔敢抓敢管、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的优秀干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近年来在从严从紧控制全市机构编制的情况下,增加了市县两级宣传部门领导职数和编制数量;建立健全了互联网信息管理机构和体制,充实和加强了市县两级网管办工作队伍;落实“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要求,设立了市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新闻媒体、社科理论、文化文艺等骨干队伍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在硬件设施、资源配置、工作经费等方面,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将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并逐年提高支出比重。建立健全常态化投入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设立1亿元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有力推动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设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资金,每年投入500万元扶持文艺精品生产;建立宣传文化奖励制度,重点奖励社科理论、新闻宣传、文化文艺等领域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宣传文化建设。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把强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大力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配齐配强乡镇宣传委员、专职宣传干事,充实乡镇文化站工作力量,落实“一村一名宣传文化员”,扶持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切实抓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好用好管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基层宣传文化平台,广泛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村民道德理事会建设,有效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