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力扶持专家现场指导 农民抢收抢种与时间赛跑

13.07.2016  03:42

新洲区三店镇村民顶着烈日,抢摘葡萄。

农民正在抢晒水稻。

记者杨少昆 摄

种子、化肥送往新城区

“解了燃眉之急”

昨天,一批价值76万元的蔬菜、玉米种子送到江夏区,在郑店街凡华农业园门前举办的湖北省农业厅科技救灾物资捐赠仪式上,赠送给受灾农户,帮助他们恢复生产。

这批种子由湖北省职业农民协会组织多个爱心企业捐赠,种类有十多个。其中,蔬菜种子可播种17000多亩,娃娃菜种子占1万亩,还有西兰花、西红柿、辣椒等种子。捐赠企业按要求签署了种子质量保证书,确保质量过关。此外,水稻等种子正在调运中,后续将送到。

江夏区金口街胡岭村的胡冬生种植了380多亩蔬菜、果树、水稻等作物。暴雨中,虽然提前安置了沙袋挡洪水,但农田仍被淹,受灾160亩,严重受渍的60多亩,直接损失25万元。对这次送来的种子,他说:“帮了很大的忙,解了燃眉之急,省去了重新买种子的过程,可以抓紧时间播种,等待蔬菜重新生长。”

省农业厅介绍,截至目前,省级储备已调拨28.9万斤救灾种子,用于救灾恢复生产。同时,省农业厅一方面协调省级种子企业紧急备种,一方面广辟种源,联系江西、湖南等省的种子企业向湖北供种,种子数量将可达200万斤以上。全省玉米种子、蔬菜种子市场供应充足,可以满足救灾改种的需要。

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也组织调运货源,奔赴各新城区,无偿送去300吨(每区各50吨)、总价值60万元的救灾化肥。

本轮强降雨造成全市农作物受损177.6万亩,其中绝收65.6万亩。近几天,降雨暂歇,多数被淹农田的渍水基本消退,趁着这难得的时机,新城区广大农民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帮助下,抢种抢收,积极开展多种生产自救,尽力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田间地头采访。

江夏区

收割七成熟早稻 抢播第二季蔬菜

烈日暴晒下,戴着草帽的江夏法泗街桂山村5组村民余焱生,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衬衣早已汗湿一大片。昨天下午2点,站在田埂上,他脸上露出微微笑容,“能抢一点是一点,否则再下雨就遭殃了!”

桂山村238户近900人,全村早稻田近1000亩。连日暴雨,已让早稻长势不好。这几天晴好,预报马上又有大雨,如果不及时将早稻收割上来,很可能导致发霉死掉,或者稻田积水收割机无法收割。

正常收割时间,应是一周后,早稻完全变黄成熟。眼下,七成熟早稻,是个宝。两个儿子外出打工了,妻子转移到山坡街中心幼儿园安置点,余焱生则在花莲湖大堤上值守。前晚巡堤一晚上,昨天清早6点多钟,他完全没有倦意,惦记着6亩早稻田,“那是我们的粮食啊!”得到批准后,他回家收割早稻。

全村60多位青壮年,都在抢收。

12台收割机,全部上阵,一家家收割。为了赶在下个雨季前抢收,村民互相帮忙。三轮农用车、拖拉机,全部派上用场。从转移安置点赶过来的80岁余丙才爹爹,在乡亲们帮助下将1亩田的早稻也收割完毕,这是老两口的口粮。

桂山村党支部书记余冬明,收割的稻谷晾晒在空地上。

“今天可能要忙到转钟,赶在露水来前收割完。”余冬明说,收割机不能停。

收割下来青黄不接的早稻,绝大部分村民,直接用拖拉机拖到法泗街上的武汉桂子米业有限公司。远近闻名的桂子米业,就是法泗街特色拳头产品。

昨天下午4点,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桂子米业时,看到一台巨大的“烘谷机”正在忙碌。一车车早稻,被送到这里烘干。江夏法泗街沿河村60岁村民邱敏,10亩早稻中午两个小时收割完后,他开着拖拉机拉到桂子米业。“要是成熟的早稻,100斤可以卖127元左右,而七成熟的早稻,只能卖80元左右。”即使如此,邱敏还是认为自己赚了,要是再下大雨,早稻遭水浸泡死了,那还不亏得大。

“我们都是一家人,能帮村民一点是一点。”桂子米业公司总经理徐建文介绍,以往也有过加班加点烘干稻谷的时候,但这次特别繁忙,从9日下午2点开始,“烘谷机”24小时不停运转。从将谷子烘干,到去除稻谷杂质,一个批次需要16个小时。

有着武汉“菜篮子”之称的江夏区,蔬菜等农作物也遭受不小损失。

凡华农业生态园,规划10190亩,已种植5018亩,这里除了种植番茄、辣椒、小白菜、薯尖、紫背天葵等蔬菜,还有渔场等。连日大暴雨,让凡华受灾面积达750亩。

昨天下午5点,记者在凡华农业生态园看到,10多个大棚中成熟的西红柿,挂在近乎枯死的西红柿枝上。“大暴雨,将西红柿根泡烂了,我们铲掉后,再抢种第二季西红柿。”凡华农业生态园综合管理部主任金益武不无遗憾地说,太可惜了。

有些蔬菜则在暴雨中挺住了。小白菜和红薯尖属于快生菜,长势很好。这两种菜,供不应求。记者看到,6个大棚中小白菜都是绿油油的,一派丰收景象。金主任说,旁边4个大棚中的小白菜刚刚采摘完,供应城区去了。

虽然受灾,但凡华农业生态园正在组织300多位农民,或翻土除草,或抢种第二季蔬菜,积极生产自救,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位于江夏的武汉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启动应急预案,为受灾商户免费提供交易场地、住宿、餐饮及其他配套服务。目前,已有近百家受灾商户,主动将来自云南、山东,以及省内嘉鱼等地30多个品种的各类蔬菜约300吨,转移到武汉海吉星物流园。

新洲区

生产自救 重建家园

昨天,酷热当顶,受灾严重的凤凰、三店灾区,干部和村民们正在清淤保洁、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此次强降雨造成新洲14个街镇约31万人受灾,18.16万亩农田绝收。区委、区政府从5日开始有序启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

东西湖区

下雨时育种 天晴就抢播

昨天,在东西湖东山农场,20余名村民正在紧张进行着翻土作业,预计当天500亩土地可以全部翻完,今明两天将能完成蔬菜的播种工作。

位于东西湖东山农场的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受此前强降雨天气影响,合作社里大部分菜地积水严重,不少蔬菜面临绝收的困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昨天清晨,合作社利用晴朗天气,抓紧时间对受损菜地进行了翻土、播种。

记者了解到,当天播种的蔬菜主要是苋菜、大白菜、小白菜、生菜、油麦菜等12种叶子菜,具有生长时间短、产量高等特点,以广受市民喜爱的苋菜为例,在播种后的第22天就能送上市民的餐桌。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合作社还将首次启用新建的无土栽培大棚,在大棚内,通过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蔬菜的育种育苗工作。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经理付祖平说,他们在下雨期间就开始把这个种子发芽,天晴时就抢播,大概20天至30天,就可以让蔬菜供应武汉的菜篮子工程,保证市民新鲜蔬菜的供应。

昨天上午,该区农业局组织农技专家来到东山办事处风正顺农业合作社,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暴雨后的农业技术指导。

记者看到,东西湖区农技专家方建坤正在合作社农户李大姐家的50亩连片葡萄大棚内,与其他农户一起采摘葡萄,准备运到市场上销售。

李大姐告诉记者,昨天早上渍水已经全部退去。由于排水及时,连日来的暴雨对葡萄园影响不大,大部分葡萄长势良好。

开沟、揭膜、喷水……农技专家现场对李大姐开展农业指导,提出保苗举措。针对大棚作物,农业部门提醒广大农户,要抓住降雨间歇,抓紧抢收已成熟的水果、蔬菜等作物;要及时落实田间管理措施,抓好补救,确保不误农时。同时,暴雨后还要及时将田间沟渠疏通,将地膜掀开,以保证作物根系及时供氧,有利于存活。

据了解,东西湖区农业局已组织人员到全区各大农场,做好农作物种植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好农田排水排渍情况调查和加强应急值守,尽全力将暴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蔡甸区

翻地抢种快生菜

上一轮降雨,蔡甸区永安街有1.9万亩农田受灾。昨天,记者在永安田间看到,多数被淹农田里的水基本消退,部分地块部分作物已经绝收,但当地农业企业及农民正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蔡甸街往洪北示范区的路上,记者看到,沿途不少农田还浸在水中,一些大棚里波光粼粼,水下的西瓜、冬瓜、南瓜等作物均已被淹死。另外,一些低洼处的玉米田里也有积水,这导致不耐涝的玉米成片的枯萎。

据蔡甸区永安街办事处农办统计,目前约有三分之二的被淹农田已经退水。部分退水农田里,一些作物在适当追肥处理后,尚能继续焕发生机。另外,水退后,冬瓜田、南瓜田里,这些瓜果,在太阳暴晒后,均迅速腐烂。对于这类地块,当地农民和农业企业正进行清理,再用旋耕机重新平整土地,适时进行下一季的播种。

荷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周厚冰告诉记者,在六月底七月初的两轮降雨中,公司3690亩农田全部受灾,蔬菜大棚等设施部分被毁。雨停后,公司组织人员排水的同时,将被淹农田里的南瓜、冬瓜抢收出来,抢出来还是好的,遇上太阳暴晒,全都烂了。为此,公司损失约980万元。

在该公司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大棚里的南瓜秧、西瓜秧都已经枯死,满地都是腐烂的西瓜、南瓜。值得庆幸的是,水退后,种植基地的部分玉米田,玉米长势尚可。在该公司设在洪北示范区的种植基地内,记者看到,旋耕机正对水退后的农田进行翻土。周厚冰说,这些被平整的土地,一部分要抢种小白菜、苋菜等快生菜,一部分要稍作休整后,在下月开始种植当地的传统菜藜蒿。虽然公司遭受了水灾,但在灾害发生后,该公司还是从田里抢收出2万斤蔬菜赠送给从消泗转移安置到永安的受灾群众。

周厚冰透露,昨天,区农业局召集辖区内所有受灾企业,在不需要担保的情况下,国家开发银行将给受灾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这是对企业恢复自救最大的利好消息。

黄陂区

“早翻秋”让绝收稻田减损

因洪水绝收5.2万亩水稻,今年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补了呢?昨天,黄陂区农委科技人员的回答是:如果抢在7月20日前,完成“早翻秋”补种,那么这绝收的5.2万亩水稻,有望在秋后为稻农减少损失。

那么,什么是“早翻秋”呢?“早翻秋”,就是对受淹死亡的中稻田、或缺秧移栽的双晚稻田,进行腾田后直接播种。多年实践证明,用“早翻秋”技术,挽救水稻因淹绝收,是一个成熟办法。

据了解,本次水灾中,黄陂区有33.8万亩水稻受灾受渍,其中绝收面积达5.2万亩水稻,且主要分布在王家河、六指、罗汉等街乡。

为挽救5.2万亩水稻,黄陂农委采取农技人员分片包块的方式,到水稻绝收区,指导农民“早翻秋”,并要抢在7月20日抢播完成,因为7月20日前为“早翻秋”的最佳抢播期。

目前,水稻绝收农民培训工作基本完成,而“早翻秋”稻种也正陆续到达。

区农委负责人说,该区5.2万亩绝收水稻种上“早翻秋”后,稻农的损失将会减少很多。

据了解,本次水灾,导致该区农田过水受渍面积53.2万亩,严重受渍25.6万亩,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3.57亿元。其中:水稻受灾受渍33.8万亩,绝收面积5.2万亩;蔬菜受灾受渍7.4万亩,绝收面积4.58万亩;西甜瓜受灾受渍面积2.8万亩;草莓育苗严重受灾1000多亩,其他作物受灾受渍面积9.2万亩。

目前,区农委成立了“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16个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分赴全区19个街、乡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及恢复生产工作,确保农业恢复生产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胡义华 胡蝶 高道飞 张全录 商为智 明凌翔

通讯员邱新明 周虹 方懿 徐文婷 赵睿 张劲

实习生李铭洋 黄诗慧 程佳怡 邬畅 郑子怡 黄金苗 王雪莹

看着蔬菜基地种植的冬瓜全部被洪水淹坏,荷香源公司董事长周厚冰很心痛。记者杨涛 摄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