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窥见“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真容

19.05.2015  09:50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春华)“中国科学院第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近日举行,京内外100余个院属单位同步参与,分别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大科学装置及各种科普基地。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内,16日上午聚集了数百名学生和家长,这里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人所熟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当日上午中止运行,开放部分包括直线加速器、输运线、储存环、北京谱仪和中央控制室等,出于安全考虑,辐射区没有开放。当日,工作人员兼做导游和讲解员。

  上午9时许,中科院高能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展厅陆续迎来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展台左右两侧各有题字,不少观众正驻足观看。讲解员介绍说:“左侧题字是周恩来总理1972年在病榻上写就的:‘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右侧是邓小平在1988年10月实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实现对撞后所题写:‘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据了解,建国初期由于资金不足,我国高能物理学术研究开展较晚,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1984年,我国在北京开始兴建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1988年10月,我国成功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高能所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院实验室学术委员陈黎明已在那里工作了38年,开放日当天,他介绍说,电子对撞机自运行以来,每天保持24小时运行,目前主要使命是为各个实验室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能量等级正负电子,在他工作的38年中,从未出现过安全问题。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是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也是高能物理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长202米的直线加速器、输运线、周长240米的圆形加速器(也称储存环)、高6米重500吨的北京谱仪和围绕储存环的同步辐射实验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外形像一只硕大的羽毛球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自建成以来,对社会高度开放,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服务,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据介绍,早在1988年,高能所的计算机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互联网的接点。陈和生说:“正是因为有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很多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当年第一时间得以引进。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