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人文社科基地获评全国优秀

13.06.2016  06:12

新闻网讯(通讯员陈风)教育部社科司近日公布了2015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我校3所基地获评优秀,居全国第三。

我校此次共有7所基地参加测评,其中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3所基地获评“优秀”,其余4所基地为合格。此外,本次测评还就基地服务社会能力建设状况进行了排名,我校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环境法研究所等5所基地进入全国50强。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严要求和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社会保障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工作,产出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等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实现了群体性成长、结构性优化和专兼职有效合作的团队建设目标,以中心为支撑和核心组建了“社会保障与民生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针对国家和地方社会保障建设需求,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和良好社会效益决策咨询报告,其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及其解决方案的思考》等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此外,中心在学术交流、资料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国际法研究所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国际法学科为目标,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既有基础和优势,从学科导向转型为问题导向,实现了学术团队群体性成长、结构性优化和专兼职有效合作的目标,产出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建立了融实际部门论证意见、媒体与国际影响力、国民教育重大报道等指标于一体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国际传播成效进步明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咨询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基地主动直接参与中国外交、涉外立法、司法和国际商务活动,提交大量决策咨询报告,多份咨询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研究所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结合国家社会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中心发展的道路,高标准的实现了预期目标,学术活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心在已有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巩固自身特色,同时将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向考古学、新儒学、古典文献学、文艺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拓展,形成完整体系。中心科研立项数和经费大幅度增长,承接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产出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部分成果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获多项国家级奖励。中心还着力加强对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服务力度,服务项目增多,范围扩大,积极为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建言献策,推动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展览馆。

教育部充分肯定了我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提出了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做好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

本次测评工作由教育部社科司委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作为独立第三方具体实施。评估依托“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系统”,在基地常态化监测和在线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依据“全面考察,突出质量和贡献导向;以客观评价为主,主客观评价相结合;分类评价,鼓励特色发展”的原则,对全国151所重点研究基地自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30日期间的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估,其中30所重点研究基地获评优秀,113所获评合格,8所进入培育期。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