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 房企却亏损:钱都去哪了?

29.01.2016  11:02

易居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2015年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6809元/平方米,相比2007年和2010年分别上涨了136.8%和44.8%,相比2014年则上涨了16.7%。

然而,高房价并没有让房企赚得盆钵皆满。据媒体报道,截至1月25日,沪深两市共计5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5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15家房企预告 净利润亏损。剔除数据公布不全的6家房企后,按照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来看,净利润同比下滑企业达23家,占比约五成。

一边是不断上涨的房价,一边是大面积亏损的房企,大家都想知道:钱都去哪了?

房企亏在哪?

在业绩亏损的企业中,有13家是首亏,其中,预计首亏额度最高的是中华企业,预计亏损24亿元至25亿元。中华企业表示,公司布局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 市场持续低迷,加上部分项目产品的市场契合度不理想,项目销售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公司采取了调整销售价格等措施,导致发生计提减值准备,增加业绩亏损预测 数额。

嘉凯城净利润变动幅度最大,其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为-6138.19%。嘉凯城表示,公司房地产项目销售规模大幅下降,一线城市交付项目数量下降更为突出,毛利空间缩减显著。

对此,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高级经理卢文曦表示,中华企业和嘉凯城的亏损在房企中具有典型性,主要问题是城市分布不均,二三线项目比重过高,销售策略不合理,依赖政府政策等。但也不排除一些房企处于转型期,项目销售收入不多,转型投入增加而导致的亏损。

地王频出 成本投入高

各地地王层出不穷,拿地成本不断攀升。在北京,2015年11月初前后,土地市场连续出让丰台区两宗地块,成交总价接近170亿元,两宗地块分列北京经 营性用地出让历史总价排名的第二、三位。在上海,1月20日,华润华侨城联合体以69.32亿元获取苏河湾中央公园地。尽管成交价接近底价,但69亿的地 价显然是一个高起点,或将成为春节前总价最高的地块。在武汉,节前最后一场土地拍卖,光谷东一地块经124次竞价,以总价16.7亿、4049元/平方米 的楼面地价成为“光谷东”新地王。

库存高企 分城实施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6%,达历史峰值。地产大炮任志强对此“开炮“:“7亿库存难消化只能炸 掉,去库存与去产能一样,炸掉才能让土地重新规划和合理利用”,这也直接指出了房企亏损的症结所在。去库存,不仅是房企当下工作的重点,也成为很多地方政 府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近期,重庆、福建、湖南、海南等地密集出台去库存措施,分城实施可能是未来政策放松的主流,将会有更 多省份跟进,房地产市场有望在一季度迎新一轮政策宽松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