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战略谋划 湖北省召开新项目规划工作汇报会

22.01.2015  11:44

    湖北日报讯 (记者蔡朝阳、张进)为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强我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和项目投资战略谋划,湖北省委、省政府昨日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省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新项目规划工作情况汇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领导王晓东、阮成发、傅德辉、黄楚平、王君正、许克振、郭跃进,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出席会议。

    全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踊跃发言,分别介绍了2015年和“十三五”规划项目的谋划情况。在认真听取汇报后,李鸿忠说,新年伊始,全省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谋划新项目的规划工作,见事早、行动快、成果多,充分体现了全省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强大气场,体现了各地各部门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体现了大家分秒必争的机遇意识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是对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次检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全省领导干部良好的精神面貌,令人欣喜,使人振奋。希望全省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谋划,在拓展广度、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对于各地提出的项目规划,省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强统筹、做好对接,形成上下互动、共同促进的正效应。

    李鸿忠指出,当前,我省正处在“黄金十年”发展期,面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空间。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精心规划,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图、胸有成竹”,狠抓项目具体化,努力把机遇变成项目,才能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才能不负机遇的历史性惠顾。在深化项目规划时,要注重八个要点:一是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二是解放思想,不受区域、层级、角度、部门、国有或民营等约束,用超前意识、长远眼光、全球视野谋划项目,做好长远的战略安排。三是“底盘”意识要强,提前谋划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夯实发展“底盘”。四是从各地功能定位出发,做好各自项目谋划。五是结合各地特色优势,项目规划要有依据、有来源,可行性强。六是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瞄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及早谋划项目、抢占发展先机。七是适应我省自然地理条件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重加强水运、水利等项目规划。八是坚持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项目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希望全省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急行动起来,掀起谋项目、抓项目的新高潮,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国生说,项目是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项目工作水平也是检验各级干部适应新常态能力、作风转变成效的“试金石”。我们要把“市场大学”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项目、服务项目、建设项目的实际成效,紧扣新常态下的趋势性变化,在战略谋划和项目策划上下功夫、见实效。一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来谋划。 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对接投资计划,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相关规划的“笼子”。二要围绕实现增长动力转换来谋划。深入研究国家重大产业政策,推进一批新型工业项目和重大技术投资项目,加快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三要围绕加强区域合作来谋划。对内,寻求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汉江生态经济带、鄂西生态旅游圈等主题项目;对外,充分利用与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匈牙利、捷克等国家建立的友好合作机制,找到双方共同关注的落脚点。四要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来谋划。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个性和特色,推动城市功能形态更多样、内涵更丰富。五要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来谋划。按照我省服务业发展“五个一百”计划,充实服务业发展项目库。六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来谋划。着力改善设施条件,提高装备水平,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基础。七要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谋划。用好用活重点生态工程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谋划一批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项目。八要围绕放大湖北比较优势来谋划。发挥湖北区位、科教、产业、农业等方面优势,整合打包关联项目,形成转型发展的新优势。

    王晓东说,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把省委、省政府抓项目、扩投资的坚定决心传导下去,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齐心协力做大做强发展“底盘”的强大气场。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提高谋划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强力推进项目争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结构优化,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优化投资环境,破解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切实增强我省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聚集力。

    相关报道

竞进提质湖北谋划新蓝图

——全省新项目规划汇报会侧记

    湖北日报讯(记者廖志慧 吴文娟)冬日的暖阳照耀着荆楚大地,竞相发展的热潮奔涌不息。

    昨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项目规划汇报会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与平常的汇报会不同,参加会议的不仅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还有省直部门和各市州主要负责人,三方“三堂会审”,共同谋划精挑细选的新项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省委书记李鸿忠用心良苦,寄予厚望。会上,各地、各部门竞相展示、互相启发,全省上下竞进提质谋发展、凝心聚力抓项目的强烈气场,感染着所有的人。

    一

    这是一次抓投资、抓发展的全面检验。一个个新项目,展现了全省干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进姿态。

    项目,对湖北到底有多重要?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1990年到2013年,我省投资占GDP比重由32.6%上升至56.8%;“十二五”前三年,投资对经济贡献率达到66.6%,高于全国16.9个百分点。然而,重点项目不多、新开工项目不足、结构优化不够,全省项目建设与沿海省份甚至是中部一些省份还有较大差距。“轿车的底盘能做载重卡车吗?底盘小,能力有限,想跨也跨不上去。项目投资是湖北发展的底盘,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底力,是硬支架。”省委、省政府科学研判:要在发展上快于、重于、优于其他地方,就必须有扎实推进的载体,就要咬定项目建设不放松。

    抓投资,争项目。去年三季度起,各地、各部门就开始提前谋划,为“十三五”项目库精心准备。“很多东西要抢在前面,走在前面。通过‘三堂会审’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启发,项目谋划站的角度更高,思考更深。”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认为,此次全新的开会方式令他受益匪浅。“参加了今天的项目汇报会,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虽然全市上下做了很多谋划,但是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市州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深受触动。“几乎所有地方都提到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让我们的工作思路更开阔,回去后马上把会上提到的项目梳理一遍,完善交通部门的规划。”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仔细琢磨。

    你一言,我一语,思想在碰撞,激情在迸发。这激情,是不甘落后的锐气,是敢为人先的志气,是敢闯敢拼的勇气。

    这激情,振奋湖北的精神区位,营造湖北的发展气场。“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受大伙争分夺秒、谋事干事的劲头,谁还坐得住呢?”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说。

    二

    “‘十三五’,我们着力实施1660推进计划,即16个重大工程、60个重大项目,涉及到基础设施、民生、生态等方面”,李乐成开诚布公发出邀请,“这是个初步计划,也是个开放计划,大家帮我们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与会代表听得专注,记得仔细。“通过建设全国重要的门户机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通项目、全国教育和医疗服务中心等,武汉构建支撑城市百年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对手中的新项目如数家珍。“美国有硅谷,武汉有光谷,宜昌要打造磁谷。”宜昌市发改委主任蒋正雄说,通过实施宜昌国家“磁谷”基地、宜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大基地,以及三峡区域大数据利用开发、三峡区域北斗导航及产业化、宜昌智慧城市专项行动等七大工程,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将比“十二五”提高10个百分点。“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大物流、大平台”,尤习贵端出了一个大套餐,“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现代航运、枢纽物流”四大千亿板块、八大交通工程、123个重大项目,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汉江航运通道畅通、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农村交通网络覆盖等,宏伟蓝图,未来可期。

    省水利厅副厅长周汉奎对“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现场专题答疑。“拟通过生态水网构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措施,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保障区内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并改善航运条件。”工程规划投资152亿元,工程建成后,可保障715万人口、752万亩耕地用水安全。“各个市州都提到了现代农业,我们听了很高兴。”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力推稻田综合种养项目,“稻虾共作、香稻嘉鱼等多种模式,粮食既不减产,每亩收益3000至6000元”,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全省230万亩,可以发展到600万亩,如果‘十三五’期间发展300万亩,每亩只需投入800-1000元,值得各位领导抓一抓。

    他表示,如果市州有兴趣,随时跟省农业厅联系,他们将做好项目推介,搞好服务。

    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一个好项目,孕育一份丰收的希望,增添一份发展的后劲。

    汇报会上,代表们思路清晰:抓项目,并非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精准发力,抓有效投资。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抓项目——

    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一批航运中心、快速铁路、通用航空机场、航空口岸等交通基础设施提上议事日程。一批水电、火电、光伏发电、风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加快布局。

    围绕创新驱动抓项目——

    工业机器人、3D打印、云计算……一批项目布局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抓项目——

    襄阳提出建设汉江生态文化旅游带,十堰提出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健康养生基地,荆门重点实施阿里巴巴中国农谷电子商务、鄂中电子商务产业园,孝感加快建设临空现代物流总部基地项目。

    围绕放大比较优势抓项目——

    千湖之省,水患隐忧不少。荆州、潜江规划四湖流域综合治理试验区工程,十堰规划引江补汉工程、库区生态环保工程……一批水利工程将造福民生。

    一个个新项目,从旧的生产方式向新的生产方式演进跳跃,担当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各地、各部门削尖脑袋、分秒必争、豁得出一切的精神,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干部抓项目勇作为、敢作为”。“抓项目建设,要海阔天空的想,科学精心的选,脚踏实地的干。”“要坚定不移地抓项目作为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的重要抓手。”……

    会议虽然结束了,但谋划之势却未结束。从谋划、规划,再到具体项目,湖北跨越之势在升腾。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