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镜头画风景 · 序

20.03.2017  20:35
 

我用镜头画风景  ·  序

赵致真

画家从事摄影有许多优势,因为美术的原则本来相通。沈冬说他“用照相机作画”,应该是很朴素而真实的体悟。40多年来,沈冬完成了数百幅画作,设计过近百种画册,当他端起照相机的时候,自然不会满于“到此一游”的。

见到过画家四处采风摄影,多为留作日后绘画的素材。因为拍摄对象是客观的,获取照片是纪实的,而绘画创作则能随心所欲安排构图,布置景物,调和丹青,达到最理想的艺术境界。沈冬的思考是,如何让拍出来的照片一次性、瞬时性成为完美的“绘画品”。诚然,群山不能导演,白云不能调度,飞鸟不能摆拍。然而对于摄影家来说,大自然却是“移步换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选取不同的机位和角度,使用不同的曝光和镜头,“客观”就能变成“主观”。这便是为什么人们面对同一景物,拍出来的照片却大异其趣了。沈冬的画家眼光和素养派上了用场,照相机里的画面结构,线条排布,色彩搭配,聚焦虚实,一切都在拍摄之前胸有成竹。从独具慧眼的方位和角度不失时机按动快门,“造像”便可一锤定音了。

沈冬镜头下的作品是千姿百态的。《雪山情怀》、《金山日照》将浑沦磅礴、峥嵘崔嵬的唐古拉山脉收进眼底,使人胸次为之高旷,气宇为之轩昂,感受到油画的光影明暗之美;《无垠大漠》、《层叠梯田》将苍茫浩瀚、引经牵纬的大地原野纳入尺幅,使人眼界为之开阔,心境为之舒展,略到版画的手雕刀刻之功;《江南田亩》、《乡村野渡》将钟灵毓秀、气韵生动的山水园林摄入镜头,使人幽趣为之横生,意兴为之盎然,读出了中国重彩山水画的笔墨传神之妙。还有古长城的雄关险隘、断壁残垣;古建筑的飞檐斗拱、雕栏玉砌;古村镇的小桥流水、民生民俗;各色人等的肖像百态、眉眼传情……这些画幅究竟是来自镜头还是来自笔墨,如果不是出现在影展上,我们几乎很难遽辨。

沈冬的摄影作品比较耐看,很少一览而尽,经得起仔细品览和鉴赏。在张力饱满的形式美后面,我们能感受到触发沈冬按下快门的美学趣味,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尽管这些年世风渐易、光纷影杂,沈冬却能远离浮躁、抱朴归真,人皆趋彼、我独守此,到大自然的原生态中寻幽探胜。采之于六合,敛之于方寸。作品的成色映照出了作者心灵的成色,谁能相信这些作品是从十几万幅照片中甄选出来的呢?

  少不了对于胶片时代的怀旧,但沈冬却始终走在数码时代的前列。相器材要用款式最新的,图片处理软件要学功能最全的,拥抱新技术出于年轻的心态,为沈冬的摄影作品带来青春的气息。

一辈子画画,照相不失画家本色。沈冬的摄影展因此备受瞩目。摄影和绘画在这里大路相逢,殊途同归,让我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欣喜。

 

日照金山(展览照片 8342×1034mm)   2007年4月 云南·梅里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