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美好家园:谷城有个汉江湿地

21.07.2014  10:29


 

图为: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图为:绿水碧草湿地美

 

图为:蜿蜒的湿地林带

  湖北日报讯 记者汪训前 通讯员帅瑜 张伟生 宋身发

   三千里汉江,有了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 12月23日,国家林业局发文,批准谷城建设汉江国家湿地公园。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7月14日,我们往东出谷城县城3公里,便抵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汉水、南河、北河,三水绕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余化涛说,谷城县城关镇犹如世外桃源,一片片湿草甸、滩涂、水凼、浅水域镶嵌城郊,植被茂密,野草蓊郁,万鸟翔集。

   因为水,才有了这片湿地。湿地水质备受关注。“汉江水系水质优良,汉江丹江口段水质达到国家一级地表水标准,进入襄阳境内后,水质开始下降,但仍能达到国家二级地表水的标准。”余化涛说,南河上游没有工业,但有生活污水汇入,水质尚可。氨氮含量0.80mg/L,总磷0.142mg/L,属国家三级地表水。谷城县城市污水目前通过汉江大堤涵闸排放到后湖西侧沟渠后,汇入南河。

   沧海桑田,湿地规划建设区多为沙壤土。“历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习惯于种植花生、芝麻等作物,水稻鲜见踪影。”余化涛介绍说,土质决定了这里宜种旱作物。

   人们似乎对滩涂水凼不屑一顾,才使得湿地的生态保存完好,动植物视此为安家乐土,繁衍生息。

   据科考,汉江湿地公园有植物17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如银杏、红豆杉等。兽类6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4种,如豹、云豹等。鸟类12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鸟类有32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有9种、“中日候鸟协定”鸟类35种、“中澳候鸟协定”鸟类6种。鱼类共计33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72.7%。两栖动物21种,如有国家二级保护的大鲵、虎纹蛙。

   “在汉江湿地公园,当心蛇出没。”余化涛笑着说。

   事关中下游生态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谷城县城关镇以东,北河、南河与汉江交汇的扇形区域内,三面环水,西偎县城。湿地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其生态功能对整个汉江下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32公里的汉江,是长江北岸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秦岭之南的陕西汉中市宁强县,流经陕西汉中、安康,进入湖北西北部的十堰,流进丹江口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向东南流的第一站是谷城。

    如今,丹江口水库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出水口。

   当清澈的汉江水源源不断北上时,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势必减少,河床下切,滩涂裸露。“届时,农业灌溉、航道运输、水生物种的生存会受影响。”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邱华振说,谷城境内将新增沙滩及沙化面积10万亩,河床裸露、土壤沙化将降低水质的净化能力,生态环境影响不可小视。

   2005年,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加固准备蓄水那一刻起,谷城县开始谋划一件事:建设汉江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对于百姓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字眼,建设湿地公园,像雾里看花。

   此时,一个人对建设湿地格外卖力。2007年4月始,时任谷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的陈敬友奔走呼吁,跑国家林业局,请业内专家来谷城考察,力促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落地。陈敬友有多年“三农”工作经历,对汉江谷城段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了然于胸。

   2009年4月27日,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工作部部长韩俊在谷城主持召开汉江湿地保护开发高层论坛,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中国农业大学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会议认为,“面对南水北调工程,在汉水中游的谷城兴建国家湿地公园,对于改善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2009年12月23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谷城开展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至此,千里汉江15.1万平方公里流域有了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按照《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从2010年到2019年,国家投资10.68亿元,进行湿地生态农业开发、湿地水生态修复、湿地植被修复、湿地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恢复、湿地旅游开发,届时将形成一个综合经济效益100亿元的生态经济园区。

   别样的人文风光

   谷城,五谷之城,神农五谷文化和楚文化发祥地之一,人文底蕴深厚。“襄樊市实施的‘汉江风光带旅游总体规划’中,汉江湿地作为精华景点被列入首批开发。”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邱华振说,汉江湿地观光旅游前景光明。

   他说,湿地公园地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西邻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靠原始森林神农架,东接三国文化之都古隆中,是旅游圈重要的补充。在谷城县内,湿地公园还与有“中国南避暑山庄”之称的大薤山、千年古刹承恩寺、南河小三峡等景区相衔接,谷城八大景中有“仙人古渡”、“粉水澄清”、“后湖夜月”、“军山群羊”四大景位于湿地公园。

   自然天成,保护建设好湿地,对于管委会来说,任重道远。

   邱华振坦言,目前,湿地植被种植结构单一,多为大面积的速生丰产林。受利益驱使,规划区内人为开采卵石形成许多采石场,破坏了景观,同时,襄十高速横穿湿地,惊扰水鸟栖息落脚,迫使这些天使另觅新家。

   更让邱华振担忧的是,由于北河沿岸有部分工厂,入汉江处的北河水质较差。“计划在北河筑一道堤,将北河水改走故道,经湿地净化后,再汇入汉水。”邱华振对北河水质充满期待。

   除了治水,管委会还为湿地梳妆打扮。

   6月28日,总投资30亿元的汉江湿地神农农耕体验区开工,致力于打造“汉江绿谷——千年农耕文明之源,现代休闲体验胜地”。同时,管委会还计划在5年至10年内,引进国内外顶级专业旅游度假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机构,合作开发游艇俱乐部、湿地运动公园、水鸟博物馆、大师会所等高端湿地旅游项目,将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的“西溪湿地”。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