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7成海归选择回乡就业 赚回留学成本需5年

03.07.2014  16:45
图为:硕博海外人才招聘会上,众多高学历者现场求职 图为:求职者在查看招聘信息

   相关推荐: 5成海归就业压力大 年薪相差10万6成选北上广

   报告称八成海归对薪酬不满 IT金融最受海归青睐

   武汉留洋族留成剩男剩女 相亲中屡屡受挫(图)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刘闪 见习记者陈曦 实习生李梦琪 张梦迪 通讯员张朋 吴永新

  随着“出国留学”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长的选择,“海归”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但在职场上,“海归”的光环却未必能换来更高的薪水。

  昨日,2013湖北省硕博研究生供需见面会暨海外留学人才招聘会在洪山体育馆举行,记者采访了解到,“海归”们出国留学平均花费在30万元左右,但回到家乡求职,多数“海归”和国内研究生待遇相差无几。据湖北人力资源中心统计,在我省就业的“海归”七成年薪普遍在6万元左右,这样推算下来,“海归”收回留学成本至少需要5年时间。

   现场 海归没有优待 与“土鳖”同工同酬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曾丹毕业后前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硕士,今年7月回到武汉找工作,虽然参加了多家单位的笔试、面试,但“海归”的头衔并没有给带她来预想的优势,“每次面试,聊的都挺好,回去后就没消息了”。对此,连当初支持自己留学的父母,也有些郁闷:两年花费近40万元,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找不到?

  和曾丹一样,昨日的招聘会上,不少“海归”在求职过程中也发现,相比于“海归”,一些招聘单位更加青睐国内知名学府的金牌“土鳖”,不少用人单位给出的薪资,很难看出“海归”有任何优势,不少单位提供四、五千工资标准和国内研究生相差无几。

  “我们只按岗位定薪,不会因为国外留学经历提高工资。”招聘会上,省内某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

  武汉多家企业招聘人士称,招聘时不会因对方是“海归”,就提供特殊政策,还是看能力和水平。更多的企业坦言,多数岗位可由本科生或硕士生胜任,不需再招“海归”,即便招进“海归”,也不会另开“小灶”,可以说“海归”与国内的毕业生基本同工同酬。

   讲述 就读高等商学院 找工作依然碰壁

  25岁的余茜(化名)是典型的资优生,在法国埃塞克高等商学院读管理学硕士,两年留学花费家里近百万元。

  学成归国后,原本信心满满,没想到回武汉找工作却处处碰壁,最后不得不进了父母替她安排的银行工作。

  昨日,余茜给出了她的留学成本,“一年学费就要37000欧元,房租一个月700欧元,两年读下来花费100万人民币很正常。”余茜坦言,她自己也觉得留学不划算,在私立大学读商科的学费本就比其他专业高出一大截,在巴黎这样的大城市的房租和生活费又比在别处要多。“不过,出国之前我一心想毕业后留在欧洲,虽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爸妈也十分支持。”去年5月,临近毕业的她却发了愁:金融危机使得整个欧洲就业形势都不好,留下来实在太难,于是很多人选择归国就业,导致“海归”更加不吃香。“谁不想一回国就能找到工作呢?但一想到出国留学花了那么多钱,就更想要薪水不错、起点高的工作。结果,越是找不到工作,自己心里的压力也越大,经常跟父母争吵……”余茜回忆去年刚回国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