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人成功玩转房地产金融博彩 讲述成功秘诀

28.01.2016  15:05
(综合《中国妇女报》、《东莞时报》、中新社等报道)在金融圈,巾帼之姿总是会显得非常夺目。朱李月华,就是这个圈子里不得不提的“大亨”。

她出生在赌业世家,最开始活跃在美国房地产业,此后回到香港,在金融业打拼已有二十余年,被外界誉为香港“融资大亨”,近年来,她为数十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融资提供协助。

其间,她还分身将业务拓展到澳门博彩业、钟表业,每一个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刚刚发布的2015年福布斯香港50富豪榜上,金利丰金融集团行政总裁朱李月华以16.2亿美元的身家居榜单第39位。

从美国回到香港

放弃地产生意进入金融业

1958年,朱李月华出生在香港一个赌业世家。在14岁那年,朱李月华便离港赴美国读书,毕业后在当地结婚生子,并与丈夫在美国加州三藩市拓展房地产生意,事业发展非常顺利。

于夫妻两人而言,香港只是他们每年一次的探亲之地。

然而就是一次偶然的香港街头漫步,竟令朱李月华萌发了放下一切回港重新发展的念头。

朱李月华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一次回港度假,她在上环到中环的天桥上踱步,忽然感到行人急促的步伐有着一种活力,朱李月华便深深被这种香港独有的生活脉搏所吸引,想象着自己要成为其中一分子。

1992年,在挥别香江20年后,朱李月华一家搬回香港。虽然在地产界已是资深人物,但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回港后朱李月华却选择了做生不做熟,回流的代表作成了从未涉猎过的金融业。

这一切其实已在朱李月华心中深思熟虑过百遍,1992年香港的房地产市道虽然不错,但竞争非常激烈,小公司承受不起,反而从事金融业,请别人开设投资户口却容易得多。此时,刚巧父亲的朋友退休,打算出让联交所的股票经纪经营者牌照,于是朱李月华便与丈夫接手牌照,开始“摸着石头”入行,创立了金利丰证券,并在香港仔(是指香港南区的中心部分)开始创业。

万事开头难,朱李月华夫妻二人对证券一窍不通,加之“庙小”难觅人才,于是,夫妻两人除了到证券行观摩外,更亲身入市体验一番,实行边学边做。由于需要兼顾外汇投资,很多时候他们要从早上9时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金利丰证券终于冲出香港仔,于中环立足。

转战澳门开拓创新

金融女强人跨界到博彩业

1998年,金融风暴席卷香港,但金利丰屹立不倒。朱李月华坦言,公司一直以来只是纯运作,处理客务十分审慎,甚少参与投机炒卖,所以才能安然度过。

金融风暴后,金利丰证券规模日渐扩大,成为当时发展最快的香港本地券商之一。朱李月华带着公司稳中发展,更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1999年,她开始接触内地上市公司,并频频考察上市公司营运,转而开发企业融资及投资、内地新股上市招股等业务,闯出新蹊径。

回到内地洽谈合作,对于朱李月华来说,挑战也颇大,例如生活文化、民情差异等。

朱李月华迎难而上,专心学起普通话,以当地话题打开匣子,融入到内地同行们的社群,建立关系,开拓客源。如今,她的客户已遍及福建、上海、北京等地。近年来,她为数十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融资提供协助。

2005年,是朱李月华事业的另一个高峰的开始,她成功收购了迈特科技,由于看好赌权开放后的澳门酒店、娱乐及博彩事业,朱李月华将迈特科技由原本的手表业务转型拓展澳门博彩业,并先后购入君怡酒店与皇家金堡酒店,同时更名为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界女强人变身成为“新扎赌后”,朱李月华坦言,父亲在澳门的人脉关系以及对赌场运作的熟悉度,于黄金集团在澳门经营赌场有相当大的帮助。

澳门赌场人称“福哥”的李惠文是朱李月华的父亲,介绍报道称,李惠文年逾七十,但仍健步如飞,在澳门博彩业无人不识,也是澳门赌王何鸿燊的得力助手,因此,朱李月华与何超琼、梁安琪等名流相识甚早,这些人后来在朱李月华创业过程中,给予了不少帮助。

看好内需及消费市场

收购先施表行进军新领域

事业越做越顺,朱李月华和丈夫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何香港就没有著名的证券经纪公司呢?

正是这个想法促使朱李月华和朱沃裕夫妇俩,在2010年年底作出决定,把他们成功运营的金融服务业务注入到他们规模较小而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博彩娱乐  公  司——黄  金  集  团  有  限  公  司(GoldenResorts,之后更名为金利丰金融集团公司)之中。同一年,金利丰金融作为香港参与并购业务的第五大金融机构而出名。

目前,金利丰集团已成为香港一家最具实力而稳健的全方位发展的金融机构,业务已涵盖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

2012年5月,朱李月华再度出手开拓新领域——以14.8亿元收购先施表行75%股权。她坦言,此次交易是因为看好内需及消费市场。

朱李月华从十几岁起就是一名钟表爱好者,那时候,她对精制手表的接触始于父母对手表的兴趣。“我常陪他们去香港最传统、最知名的表店,很快,他们的痴迷就传染了我。多年来,我收藏了很多不同品牌的手表。我第一次购买法兰穆勒手表是在上世纪90年代,自那以后,我就成了这个品牌的粉丝和常客。”朱李月华回忆说。而如今,她已经真正执掌了一家与法兰穆勒相关的表行。

目前,先施表行的日常事务,主要由朱李月华的儿子在打理,但朱李月华笑称自己不会做甩手掌柜。“一般来说,我对自己从事的任何生意都有十足的热情,退居二线不是我的本性。

此外,朱李月华还想将业务领域扩大范围,正在探索用目前的品牌大力发展珠宝经销和零售的可能性。她认为,珠宝市场与奢侈手表市场在一同增长,“凭借我们对奢侈品的理解能力和销售奢侈品的能力,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细分市场中的机会”。

■链接

成功的三大要素

记者向朱李月华请教成功之道时,她总结为三点:努力、认真、做足百分百准备。

金融界一直是男性的天下,朱李月华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与她深知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发挥有关。她说:“有些事情,我不一定懂,但是我会找下属了解,他们跟进的同时,我也会跟进。完成了一件事后,我会问客人,是否满意,这个服务很重要,金融行业其实也是服务行业。

当然,金利丰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还得靠实力取胜,朱李月华强调,金融人才需要极高的分析、研究、法律水平,而金利丰的后卫,正是一向低调的朱沃裕——朱李月华的丈夫,朱沃裕持有路易士安纳州立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以及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学好普通话进军内地

金利丰早期纯做股票买卖,直到1999年左右,才决定转做企业融资,同时准备进军内地市场。朱李月华解释,当时香港需要上市的公司已经饱和,相反,内地正计划全面开放,这是一个重大机遇。

要北上发展,会说一口流利普通话肯定会减少很多障碍。朱李月华说,在美国读大学时,曾选修过普通话,“但那些只是入门”。

金融风暴之后,我觉得生意很静,便开始读些课程,我读的是团体班,因为觉得只有在团体班学普通话,日后才会更有胆量在公开场合说普通话,我记得那时都是等股市收市后,坐车到学校,每天上两小时课”,朱李月华回忆说,每堂课会给一个题目回去做些研究,然后下堂课读出来,“相当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