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今年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出院首次复诊 患者恢复良好

04.05.2016  22:42

  5月4日,湖北省今年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董女士从京山赶赴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接受复查,这是她出院后的首次复查。经详细检查,该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目前已不需要吸氧,服用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也逐步减少,后期需在家继续康复治疗,预计3-6个月能完全康复。

  看到董女士的检查结果,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ICU主任、省内专家组成员、董女士的主治医生吴文娟想起了H7N9突然袭来的那个凌晨……

  3月13日6时左右,正值星期天,在家休息的吴文娟接到电话,“医院即将转来一位H7N9的患者,赶快来医院”。挂掉电话后,她立马出门打的赶往医院。从那天开始,直到病人出院,她被“”在了董女士的床旁。

   患者较去年首例更显急危重

  44岁的董女士,在2月17日从老家京山去南京卖冷冻肉。谁料,一个星期后开始发烧,在南京治疗无效于3月9日返回老家治疗。由于病情严重,3月10日、11号先后转入中南医院和湖北省人民医院,最终经省人民医院专家会诊,结合她的禽类接触史,建议对其进行H7N9病毒检测,初筛结果为阳性。3月13日上午,经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诊后转入至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ICU负压病房接受治疗。

  3月1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携带气管插管、呼吸机的董列秀来院,面部、唇指部发绀(呈现出紫蓝色),两肺全部为“白肺”,在呼吸机提供纯氧的前提下血氧饱和度仅达到70%(正常值为95%以上),同时发现7、8种细菌感染,经检查,患者被确诊患有重症肺炎、人感染H7N9、急性呼吸窘迫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损坏、多囊肾、多囊肝等多种疾病。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ICU主任、省内专家组成员吴文娟主任介绍:“去年的人感染H7N9患者主要为大叶性肺炎,今年该患者还患有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等,仅此两种疾病的死亡率都在70%~80%之间,两者并发感染死亡率可高达90%。

   三年磨一剑 膜肺启用

  3月13日凌晨,得知省内或再次出现人感染H7N9患者,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紧急成立了含ICU全体医护人员、外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医生在内的救治小组待命。确诊病情后,省卫生计生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至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成立了省内专家组,并现场指挥病人的救治工作。

  考虑到病人的病情严重,经专家组讨论决定为患者运用体外膜氧合技术(即ECOM技术,肺的体外循环,也称人工肺,最初应用于心脏病患者),3月13日中午,导管将病人的血液从股静脉导出,经过人工肺的充分氧和,再通过颈静脉进入体内循环。人工肺的使用保证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避免因缺氧导致的多器官损坏,同时让病肺休息,保证循环稳定。

  膜肺运行7天后,患者的肺部病灶情况好转,经专家组讨论决定在3月19日撤除膜肺系统,ICU主任吴文娟说:“看着他的肺由白慢慢的变透,这七天让她肺的充分休整,病灶好得都特别快了”。

  据悉,膜肺最开始由体外心脏循环、辅助心脏工作而来,为2013年省政府出资购买的。

   疾病来临,只有患者没有其他

  从3月13日凌晨开始,直到3月24日病人生命体征稳定、氧浓度合理后,吴文娟主任才在加完班后回了趟家。

  面对突然而来的疾病,与她一样忘我工作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

  董女士病情严重,为保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随时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医务科另外增加了6名医生,护理部紧急调配了12名护士,全面提高了医务班、护理班的更换频率。因此,白天负压病房内确保排有2名医生、2名护士,其中护士每两小时一换,负压病房外配有专门的消毒督导,对消毒、病房监测等进行督导,还分别为早上8—9点、下午4—5点的患者生活护理时间段内,额外增加了2名护士。晚上排有2名中班、2名夜班、2名小中班的护士管理。

  因负压仅供空气消毒,加之病人抵抗力低,所以护士除常规治疗外,每天还要将裸露在外面的床拦、呼吸机、输液泵、治疗车、吊塔等物品、仪器进行2次消毒擦洗。同时,为减少人员进出,护士还承担了负压病房内的地面清洁工作。

  终于,核酸检查转阴的董女士,在20日出院,全体医护人员也才稍稍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刘曲 刘露)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