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方国平:识大势 促改革 上水平

05.05.2015  18:47

      今年是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布局之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学校决定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这是关乎学校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发展的大事,也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期盼之所在。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搞好教育思想大讨论,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用统一的思想制定统一的目标,用统一的目标引领统一的行动。

      一、识大势。 从教育的角度看,识大势,就是要全面认识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客观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校今后发展的定位和方向,进一步明确师生员工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教育的理念观念、本质内容、方式方法等要素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主体,其身份和作用也在发生改变,旧有的身份界限和知识地位都在被颠覆。不适应这种变化和改变,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来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
       
      二、促改革。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对照这个任务和标准,学校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综合改革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难点是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促改革,就是要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来推进改革,改革的动力要来自全校师生员工的参与,改革的方案要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支持,改革的成果要惠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利益。在深化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每一个师生员工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对象。“正人先正己”,每个师生员工率先参与改革,率先自我革新,是确保学校综合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上水平。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最终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学校治理水平的提高,三者缺一不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打铁还需自身硬”,全校师生员工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形成党政干部重视人才培养、教职员工服务人才培养、政策导向激励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保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支撑人才培养、舆论宣传引导人才培养的和谐氛围,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上水平、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