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想】毕业季系列报道①:离别的日子 从“回家”说起

25.05.2015  15:31

    伴随着校园里阵阵“茄子”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每到此时,我们都会推出毕业季专题报道,今年亦如是。这些天,一直在纠结专题报道开栏的话怎么写。直到有一天,一个毕业8年的校友,站在校史馆门口,满怀深情地唱着校歌。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关于“回家”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希望它能抚平那漫无边际的离愁别绪。
    2015年5月19日,星期一,阴。因为有嘉宾参观校史馆,我作为随行记者采访。参观行将结束,我们听到门外传来洪亮的校歌声,所有人出门一探究竟……
    唱歌的人叫佟强,我校2003级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专业学生。19日那天,是佟强30岁生日。在苏州一所国际语言学校教授日语的他,专门请了两天假,在哥哥的陪伴下回到湖大,实现了自己“回母校看看”的生日愿望。
    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五个小时时间里,佟强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在校史馆。除了那首情真意切的校歌,他还把校史馆和博物馆参观了一个遍。讲解员了解他们来意后,特地为他俩进行了全程讲解。佟强回忆,当年进入湖北大学,唱校歌和讲校史是必修课,在大学的四年里,不管是运动会还是艺术节,唱校歌的环节让他有了一种校歌情节。这才会出现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佟强说,在校史馆和博物馆里,暖色调的灯光下,一件件展品带着他徜徉在学校八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他感受到的是无上荣光。
    剩下的几个小时,佟强去了沙湖边的湖心亭,他说那里是几代湖大人抹不去的记忆。坐在亭子里,他依稀还能听到当年的吉他声和爽朗的读书声;他去了图书馆,那个他们大二才开始启用的新图书馆,一度成为他们跟朋友炫耀的资本;去了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的教学楼,他说那是见证他成长的地方。
    离开前,他带着哥哥去了嘉会园,时隔8年,再吃了一次学校食堂里的饭。他说,这是熟悉的味道,也是久违的味道。
    生日愿望是回母校、不唱生日歌唱校歌。作为一个记者,我曾试图挖掘出母校于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能让他如此念念不忘。
    我努力再三,他给我的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答案。他说,只是因为20岁时,是湖大陪伴他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每一天都很普通,但很真实,如今步入而立之年,他还是想回到当初的起点,走走看看。毕业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关注学校的网页,学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两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入围媒体影响力百强……学校里的大事小事,佟强如数家珍。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或白发苍苍或全家出动的人回到沙湖琴园,那满含深情的眼神和不断被按下的快门,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过往的80多年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湖大人跟佟强一样,在那些早已注定的夏天离开,然后在那些不确定的春夏秋冬里怀念。
    怀念军训汇演时声震八方的口号声和重复着的“舍不得”,怀念那些学富五车的引路人和他们的谆谆教诲。在四月的森林公园里、十月的落雁岛上,你一边啃着烤焦的肉串一边傻傻地笑;怀念二号馆的人声鼎沸和七连冠的荣耀,也怀念图书馆里放下又拿起的书本,四六级考试前你会挑灯夜战,研究生考试前你会焦躁不安;怀念寝室里温馨的卧谈,谈理想、谈未来、谈帅哥美女、谈八卦轶事;怀念球场上的火星四溅的对抗和血气方刚,大学生活动中心背后你踩着溜冰鞋无数次摔倒又无数次站起;怀念欢歌笑语的排练厅、掌声雷动的小礼堂、月亮广场的路灯、社团组织里的大会小会、拉过的横幅、献过的爱心和逸夫楼前上升又落下的学士帽;怀念男生楼前焦急的张望,女生楼下停着的单车,球场边晒红了小脸的女生给男生递上的一瓶矿泉水,也会时常想起最后一顿的“散伙饭”,举杯前说过的“苟富贵,勿相忘”……
    过不了多久,又有一批人带着这些我们称之为“念想”的东西离开。那时,我也会无比期待,期待讲述关于你们的“回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