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履职 勇于担当

30.04.2015  14:26

        2014年,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1.10”专案圆满收官。该案件的成功审理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凝聚了湖北法院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展示了我们湖北法院法官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在办理专案期间,涌现出大量先进人物,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平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2年底,院党组对陈平安同志的分管工作进行了调整,将其由过去分管执行工作调整为现在分管刑事审判工作。在陈平安同志分管工作调整之际,他因突发心脏病住院治疗。此时正值“1.10”专案准备起诉至法院的关键时刻,一大堆事务等着他去办理。在病情有所好转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时候,陈平安同志要求医生提前办理出院手续,以便提前赶赴“1.10”专案前线指挥审前准备工作。“1·10”专案涉及的被告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多达百人,这样一个人数众多的涉黑特大案件怎么审,是以陈平安同志为首的专案组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如果作为一案审理,不仅没有足够的审判场所,而且容易造成被告人串供推诿、律师抱团发难,整个庭审时间至少三个月以上甚至无限期延长,庭审的驾驭难度可想而知。陈平安同志突破思维定势,提出分成七案审理的建议。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庭审顺利推动,更有利于充分举证质证、保障诉讼权利、查清案件事实。但刘汉、刘维、刘小平三姐弟及其辩护人为达到抱团的目的,强烈要求并成一案审理。陈平安同志要求合议庭当即召开庭前会议,出示了七案指定管辖的依据,阐明分案审理的合法性,说服律师,稳住被告,化解了不能如期开庭的风险。庭审开始后,被告人、辩护人又连续十几次借题发挥,联手抵制,庭审几度面临中断。陈平安同志按照上级要求,指示合议庭坚决把住庭审不中断底线。法庭上,合议庭有力掌控局面,引导庭审继续;法庭下,合议庭组织控辩双方反复协商、多轮磨合,先后召开了15次庭前会议,组织了80多次庭下沟通,使这些风险一一得到化解。整个庭审过程中,刘汉始终处于情绪波动大、难以控制的状态。他时而打亲情牌、伪善牌,博取同情;时而企图宣读公开信,制造政治敏感话题;时而哭闹咆哮,态度嚣张。出庭的证人多为刘汉的部下,对刘汉心存恐惧,甚至在法庭上仍称呼其为领导。为有效掌控住刘汉,以陈平安同志为首的专案组成员采取了三项对策。一是敲打之策。对与案件无关的话题和被告人的不当行为,要求审判长果断敲槌,坚决制止,绝不让法庭成为刘汉等人的“表演”舞台。二是攻心之策。庭审中,刘汉表现出对法官既有抵触情绪,又抱有很大期望的心理,专案组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其正当行使权利。三是文明之策。刘汉的自我表现欲望很强,多次在庭上长篇大论,只要不涉及敏感话题和不当言论,合议庭都让他把话说完。法庭还根据刘汉的身体状况,为其配备助听器、软坐垫等,充分运用司法人文关怀感化刘汉,让其配合庭审。刘汉当庭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法庭对其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

        专案审理的100多个日日夜夜,压力、紧张非同寻常。陈平安同志作为分管“1.10”专案具体负责人,肩上责任十分重大,为此经常彻夜难眠,与承办法官一起经常通宵达旦,除夕之夜也是在堆积如山的卷宗中迎来新春的曙光。在中央政法委、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陈平安同志立场坚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勇于担当,严格依法,坚守法律思维,认真做好“1•10”专案审判的各项工作。他担当一、二审庭审前线指挥重任,与承办法官就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反复研究、推敲,精心组织领导,上下沟通协调重大问题,对裁判文书进行数十次修改。“1.10”专案一审庭审长达17天,二审庭审经历5天,其间难题不断,风险叠加,险象环生。他先后组织召开15次庭前会议,80多次庭下沟通,果断处理庭审险情,庭审得到有效掌控,确保了庭审依法、平和、理性。专案审理压力、紧张非同寻常,工作异常艰辛,陈平安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承办法官一起通宵达旦,研究案情、部署工作,审核文书。由于过度劳累,专案二审结束时,体重已下降10余斤。在他的带领下,审判团队克难奋进,团结一心,圆满完成了一、二审审判任务,彰显了司法公正、文明和权威,得到中央、省委、最高法院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陈平安同志因此荣获中政委“模范公务员”,省法院因此荣获集体一等功。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