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带身份证也不能忘带手机 网络热传95后特征

09.10.2014  13:44

  大半夜舍友刷手机玩,害怕和舍友一起吃食。开学一个月不到,南京某高校的大一新生小徐竟因此抑郁了。无奈,小徐的父母只得向辅导员请假,带着儿子去做心理疏导。网络热传的一项调查显示,近5成199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最担心遇到的是人际交往问题。专家分析,随着智能手机依赖症的“普及”和低龄化,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矛盾会变得突出。

  舍友整夜刷手机他气得蒙被哭

  家庭、学校、辅导班,中学六年,南京小伙小徐始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生活终有终点。到南京某高校报到的第一天,小徐傻眼了,宿舍三位舍友都不是江苏人,怎么和这三位“打成一片”,对小徐来说有些为难。父母安顿好小徐后,刚走出校门就接到小徐的电话,哭哭啼啼地说:“妈妈,我想你们了。”二十岁的小伙子还会哭鼻子,小徐的妈妈十分意外,只当是军训前的“恐惧症”。谁知军训刚刚结束没几天,小徐的妈妈又接到了小徐辅导员的电话。“孩子觉得自己没法和另外三位同学融洽相处,现在连课都不去上了。

  原来,小徐觉得自己被宿舍里的三位舍友“欺负”了。偷懒的舍友不愿打饭,便招呼着小徐“带一份”。晚上宿舍断网,爱熬夜的舍友们捧着手机打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小徐也觉得无法安然入睡,“儿子被气得蒙着被子哭”。上大学难道就得忍让?赌气之下,郁闷的小徐决定“”起来,不再去教室上课。小徐的父母只得向辅导员请了假,带着小徐找到了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徐已经出现了中度的抑郁倾向。需要接受心理疏导,并服用药物接受治疗。“孩子现在还对学校和宿舍有些抗拒,实在不行,我们就在学校边上租间房子,陪他读书。

  麦可思研究院公布一项95后大学新生调查显示,45%的大学新生最担心人际关系,39%的90后大学生表示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可见,95后大学新生相对来说更担心人际关系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在南京不少高校的大一新生中,“人际关系”还真是道需要迈过的“”。南京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崔伟老师表示,开学至今,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学生,五成以上都存在着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新生们焦虑和担心的依次是:人际交往、水土不服、独自离家和专业不适应。“咨询人际关系问题的新生占到了前来咨询人数的一半以上。水土不服的新生约有三成。”崔伟老师说。

  放下手机,来一次心灵对话

  有专家分析,95后大学生更担心人际关系,与智能手机依赖症“普及”及低龄化有关。95后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已经与新媒体紧密联系起来了,而以前很多要靠人与人沟通来解决的问题,现在都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沟通。“以前的学生读书,现在读ipad。交流不再需要面对面,点个赞留条语音就行,孩子们人际交流的能力无形中被削弱了。”专家建议,在现状下,大学新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他人,学会包容。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在人际交往中调适和控制自己;客观认识他人,才能正确对待别人,理解宽容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也要和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变化,互相配合进行疏导。

  网络热传95后特征

  1.忘带身份证也不能忘带手机。

  2.一般在网上聊得很high,一见面就变成了自闭症患者……

  3.是家里最懂电子产品的人,亲戚长辈第一次发微信都是他们教的。

  4.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很残酷。

  5.用iPad看书,用纸质课本搞绘画创作。

  6.他们看过800部网络小说,甚至写过1万篇跟帖,却不知道《百年孤独》原来并不仅仅是一首歌的名字。

  7.逛街只是交际方式,购物全靠购物网站。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