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测试理想 鹦鹉洲大桥下周出“出生报告”

14.12.2014  14:26

(长江日报 记者韩玮 通讯员付丽 实习生张方亮)继上周四晚通过静载试验后,昨晚,鹦鹉洲长江大桥又进行了动载试验,4台各重30吨的渣土车模拟跑车、跳车、会车等多种奔跑模式,100多个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仪上,通过电脑生成大桥的“心电图”。

晚7时,动载试验开始,在鹦鹉洲长江大桥汉阳侧的边跨、武昌侧的边塔附近及中塔下的箱梁内,一共设置了3个数据采集点,采集人员蹲点监测。而在汉阳侧、武昌侧、边塔、中塔及主缆上等关键部位,共装有100多个传感器,传感器连着数据采集仪。在车辆各种奔跑模式下,每个采点各有两台电脑分别“”出大桥的“心电图”,以测试大桥是否“心跳”过快、振动过大。

重卡“又跑又跳”,大桥“心跳”平稳

率先登场的是跑车试验,4辆重卡同侧并排,分别以每小时20、30、40、50、60公里的速度从桥面驶过。

记者看到,4台车以20公里的时速行进到测点时,电脑实时接收采集数据、实时生成的“心电图”上,代表桥面上下振动幅度的曲线出现明显变化,垂直振幅达到4.8毫米/秒。随着车辆时速的递增,垂直振幅也随之递增。当4台车以50公里时速奔跑时,垂直振幅达到12毫米/秒。而代表大桥左右晃动的横向振幅数值的变化则小得多。

随后,开始会车试验。两辆车并排分别以每小时20至60公里的速度,在两侧车道上相对而行,跑到大桥中部时相会。此时,“心电图”开始波动,出现了其振幅和频率的数值。

而最后的跳车试验,则是两块高约8厘米的三角形木板竖立桥中央,一辆车以20公里时速从上面辗轧过去。记者发现,就在车轮离地的一刹那,“心电图”上走势平稳的那根直线陡然凸起,随后又很快恢复正常。

不过,通过这两个试验收集到的“心电图”数值变化,均不及跑车试验中的变化幅度大。

测试结果理想,初步判断大桥可用

中铁大桥局桥科院副总工程师彭旭民表示,经过昨晚约3小时动载测试后,可以初步判断测量值均在安全范围,结果较为理想。

他透露,在动载试验前,桥科院就在实验室电脑上建立了理论模型,“好比一个板凳,一共能坐多少人,我们要先试坐一下。”根据这座桥的设计荷载,会计算出相应的参数。再通过静、动载试验,与理论值一一比较。“一般来说,实测值不大于理论值,这座桥就能用了。

彭旭民解释,鹦鹉洲大桥是悬索结构,属于柔性桥,不像长江一桥属于钢结构。它在重压作用下,桥体变形幅度会相对较大,位移较其他桥大一些是正常的。

他透露,前晚进行的静载试验中,54台30吨重的车同时上桥跑,最终桥体跨中下降约2米,但仍小于计算值,因此可以说是安全的。

一周内出“体检报告”,据此限定重卡上桥车速

彭旭民透露,未来一周将出具大桥的“出生体检报告”,“我们会据此给出一个建议,就是重载车辆上桥不要超过多少时速,避免车与桥产生共振。这就等同于一个部队上桥,不能齐步走,不然一旦产生共振,就会对桥体产生危险。不过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铁路桥上,公路桥上的荷载不足以与桥产生共振,我们会通过数据加以控制。

据悉,桥科院将在鹦鹉洲大桥桥址附近建设管养中心,建成后,可通过光缆将桥体上的任何变化数据,通过桥上布设的传感器实时传输到汉口桥科院内的云计算中心电脑,不需像现在这样设采集点采集。

责编: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