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为何斥巨资买下领英?网友质疑微软买啥啥不行
6月13日,微软宣布将以2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5亿元)的价格收购全球最大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消息一出,便引发热议。微软溢价50%收购领英值不值?收购后双方的融合会不会存在问题?也有网友质疑,微软买啥啥不行,此次被收购的领英是否会重蹈诺基亚覆辙?
□最新动态
微软详解为何收购领英
13日,微软宣布262亿美元收购领英。对于为何发起这次收购,外界评论不一。记者昨天了解到,微软官方通过23张PPT解释了收购领英的原因,其中表示,微软和领英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让人和机构变得更加强大,让他们更具生产力。
微软称,领英是全球最大且最具价值的职场网络,用户、活跃度和收入都在不断增长,其中,有超过4.33亿的用户,超过1.05亿的月活跃用户,营收达30亿美元。此外,微软收购领英有助于实现共同目标,推动领英、Office365、Dynamics的活跃度,通过个人及机构的订阅及针对性广告,加快营收增长速度。在职场领域,通过全球领先的职场云和职场网络的联合,微软能够打造更为互联、更加智能和更具生产力的体验。微软还通过例证,证明收购领英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能够让职场人士的履历无处不在。
此外,在监管方面,微软计划在交易完成前获得美国、欧盟、加拿大和巴西的监管许可。
昨天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微软收购领英的消息公布后,美国多家律所发布公告,质疑该并购交易领英估值可能被低估,并表示要展开调查。
■链接
微软收购曾有败笔
2011年,微软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kype,将其企业聊天服务整合到“SkypeforBusiness”部门。但有媒体称Skype被收购后用户体验不进反退,而且信息同步问题遭吐槽。2015年底,微软证实其最新版本的Skype通信软件出现漏洞。
2012年,微软花了12亿美元收购了Yammer。Yammer是一项推出于2008年的“企业社交网络”服务。收购以后,微软一直在稳步整合这项服务。2015年,Yammer已经与Office365更紧密地捆绑到一起,被集成到了OfficeOnline。
2013年,微软斥约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此后,微软做了很多品牌重塑的工作,包括将Lumia品牌更名为微软Lumia。但是,这并没有将诺基亚从危险的边缘拯救回来。在一次次业绩下滑,股票下跌,人事调整后,承认收购诺基亚是历史的败笔。
□业界评述
1 收购是为跟上互联网时代
刘兴亮:软件起家的微软一直想把触角伸到社交领域,它做了不少努力,但最终效果不够好,不管是自己做,还是收购Skype后,在社交领域一直没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微软想弥补自己的短板。另一方面,微软正在进行战略转型。以前,微软是一家面向个人的企业,现在正在慢慢转型,即服务于企业,而领英在此方面有优势,它是服务企业的,赚企业的钱。微软此番能够收购领英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微软现金充足,公司手中现金仅次于苹果,大概有1000多亿美元。
几个原因综合起来,微软实施了此次收购计划,而且从历史上看,大手笔收购是微软一贯的做法。
鲁振旺:微软现在要进行转型,它过去也在做互联网产品,但现在主要的营收还是靠办公产品软件、电脑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产品等,这些都属于传统产品。微软在搜索、社交都曾有涉足,但都没有成功,距离谷歌、Facebook非常遥远。因此,目前可以收购的互联网标的物越来越少。
对于微软来说,领英属于比较好的标的物。花了200多亿美元,价格不低,但领英毕竟是全球最大的商务社交平台,用户群非常大,而且营收也非常不错,一年30多亿美元。微软看中了领英移动社交网络,对于将来拓展云办公软件、丰富互联网业态是有帮助的。
此外,现在整个市场并不看好微软的财务报表,虽然微软收入利润很大,但市值并不高。收购完成后,领英一年有30多亿美元可以加入微软的财务报表里。
李易:微软是一家软件公司,但如今已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微软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需要工具、平台和用户。但从目前社交网站的市场情况来看,领英是最合适的标的。
微软为什么要花费262亿美元去收购领英?这么做的意义在哪儿?
2 双方未来融合难度不小
李易:微软骨子里是软件文化,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最终要形成销售,但互联网时代谈的是用户,比如Facebook,它的支撑来自广告商,LinkedIn也是如此,虽然也有收费服务,但大多数人使用LinkedIn不需要付费,只是用户而已。LinkedIn的收入还是来自于企业招聘等人力资源方面的广告。但微软属于软件公司,用我的就要付钱。二者的文化是冲突的。
首先从企业文化来看,如果微软企业文化不发生根本改变,那么收购成功与否就要取决于领英团队核心人物能不能融入到微软的企业文化中。即使领英很好地与微软融合,也不见得一定能发展得很好。领英的增长太慢,几乎可以用不温不火来形容。领英是基于职场人士的社交平台,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多公司不招人甚至裁员,这种情况下,对职场人士需求不大,又有多少人会来做广告呢?这也解释了领英为什么愿意卖。
其次,从产品维度来说,做社交网络一定是先从普通的消费级民众社交网络做起,然后才有可能把企业级的收进来。企业拓展到消费很难,消费拓展到企业不难。
鲁振旺:微软虽然是高科技公司,但其管理架构非常传统,互联网文化欠缺。而领英的人际关系比较松散,与微软层层审批的管理机制很难融合。
对于收购的前景如何,这要看微软下一步如何行动,它不要对领英进行过多的人事或文化干涉,不要把微软的管理体系和文化强加给领英,也不要对领英的业务架构进行大幅度调整,否则很容易造成业务和文化冲突,最后导致一次失败的收购。
是否看好微软收购领英的前景?双方在之后的融合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3 领英未来可能有点悬
刘兴亮:美国IT巨头的收购策略分为四种:一是苹果式策略,以收购小公司为主,所收购的公司几乎都要融合进公司的业务中;二是亚马逊式策略,以收购小公司为主,不融合,喜欢让收购的公司独立发展;三是微软式策略,以收购大公司为主,而且更喜欢融合;四是谷歌式策略,以收购大公司为主,不融合。
微软收购史上的大手笔很多,比如85亿美元收购Skype、60亿美金收购aQuantive。微软最近的大手笔收购发生在2013年,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微软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的失败,才在无奈之下吃下了诺基亚。事实证明,诺基亚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太大了,从工厂到研发,微软统统消化不良。当初收购时,这个案例就不被业内看好,现在回头看,果不其然。
微软CEO纳德拉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解释了收购领英的原因,“这项交易将全世界领先的专业云与全世界领先的职业网络融合在一起”,并表示此次并购可以提振领英以及微软Office365、Dynamics服务的增长。这也是纳德拉入主微软后的策略,他推出云服务以及生产力工具,以吸引更多的商务客户。领英虽然不是微软最合适的收购对象,但其给微软带来了大量的求职者、招聘公司和HR的客户。
8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领域的盖茨与三国袁绍有一拼》,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微软像极了三国时期的袁绍,干啥都总是慢半拍。在领英收购案上,微软又扮演了一次袁绍。
虽然微软和苹果一样,喜欢融合收购别的公司,但微软和苹果不同的是,失败比例太高。从这个历史遗传看,我觉得领英的下场有点悬。
领英会不会重蹈诺基亚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