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查】喂,环跑了吗?

09.11.2015  11:32

学生记者:夏文轩、张静荷、张诗瑶

近日,体育部出台了一项新举措:为了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所有本学期有体育课的学生在10月19日至12月27日之间,要在5个指定地点绕操场环跑至少20次,成绩计入体育课成绩的20%。同时要求使用手机app“汉姆”软件,记录环跑的次数及跑步的距离。男生每次跑2000米,女生跑1600米方能生效。

对于“环跑”这一新的运动模式和相配套的“汉姆”运动软件,引来学生们热议。对此,记者展开了微调查。

 

争论一:学校太武断?

@刘学财(学生):对进行跑步的时间、场地和长度进行硬性规定,并将它计入体育成绩,这一点令我不适。我希望环跑是充满自由和人性的。比如说像我,最合适的运动量就是每周跑三次,每次跑两圈左右,跑完后肯定是满满的好心情。而1600米、2000米的长跑对有些同学而言过于剧烈,可能引发伤害。

@戴红贤(文学院副教授):对于校园长跑,我个人是持赞成态度的。不过就其开展的方式而言,或许还可以考虑得更细致一些。例如,可以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行,通过试点摸索可操作的方式,再加以推广。也可以先为长跑运动爱好者组织一些活动,借此影响更多的同学关注并参与长跑运动,等等。同学们时间比较紧张,校园长跑活动的合理设计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负担。

@毕然(学生):学校初衷是好的。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是一次勇敢的尝试。身边很多同学和我一样,上大学后就很少锻炼了。正是这项规定让我重新捡起长跑习惯。

 

  争论二:学生“有苦难言”?

@张珅嘉(学生):我平时锻炼身体的方式主要是打球,但学校规定长跑后,为了完成学校任务,就很少有球类活动的时间了。毕竟大二的理工科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兼顾两项运动,而且打篮球的很多乐趣在长跑中是体会不到的。我觉得学校应该考虑这一点。

@李新达(学生):我的一个同学前段时间摔伤了,医院开出证明,三个月不能进行体育活动。如果学校直接“一刀切”,取消这位同学的成绩,显然有失妥当。更何况武汉的气候多变,天气、身体、时间因素都是对我们的限制。

@阳春白雪(学生):每次跑完看看记录,看着自己一次次进步,就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激励自己坚持去跑。

@孔军(体育部老师):受伤不宜运动的同学,最好及时向体育老师提出并出具证明。尽管运动种类很多,但跑步是相对来说更方便考量的一种。环跑只对跑步次数和距离提出了要求,并没有强迫大家拿出多快的速度,身体条件允许的学生还是应当参加。需要提醒的是,每年都有同学因体测成绩失去评优评奖学金的资格,实在是很遗憾。

 

  争论三:软件bug多?

@毕然:软件设计不够用心,作为一款课程类app,画风却像游戏。功能方面也有很多“糟点”,比如需要在操场使用,而操场没有wifi需要消耗流量;有时明明跑完了却显示没跑够,得赶紧再跑,不然超过20分钟时效就白跑了。

@宋威远(学生):“汉姆”需要用户输入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上传照片、绑定常用的社交软件,安装时还涉及不少诸如“访问联系人数据”等与体育活动本身无关的权限,令人担忧。虽然目前还没有遇到隐私泄露的情况,但还是担心个人信息被盗用。希望学校能想办法解决上述问题。

@孔军:对于手机号码和个人照片等信息,学校已跟公司沟通。一开始,我们也想跟兄弟高校一样实行打卡,但武大校园太大,操场太分散,实施打卡制度的条件不成熟。“汉姆”软件全程免费服务,方便学生自行操作。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跟公司商量改进,如果软件在指定期限内达不到要求,学校将终止合作。

@朱雨涛(学生):这几天软件一直在升级,功能比原来好多了。现在每次跑完2000米后,软件上记录的都是实跑距离,没有再出现问题。看得出来开发者也在不断对软件进行完善。总之我们应当对学校抱有信任态度。(学生记者刘林云、杨铁亦有贡献  插图:范可忻、游潇泓)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1374期第3版    编辑:肖珊)

http://newspaper.whu.edu.cn/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