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小农水沟通库渠田连通干群心

11.06.2014  12:05

(罗孝杰 姜生华)6月9日,当阳市半月镇紫盖村三组的周安平告诉笔者,现在通过“小农水”硬化渠道放水,平均每亩田水费下降了20多元,为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投资400多万元,整治维修渠道47公里,沟通4座小型水库,联通灌溉网络,是当阳市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半月项目区紫盖村“小农水”项目建设的任务。该项目于2013年9月在该村落地,按理,对村民来说是件难得的好事,但是,代理村支部书记甘家政却犯起愁来,备感压力,这么大的项目若做不好,搞成了面子工程,我们就会再度失去老百姓的信任,甚至成为罪人。他多次召集“两委”班子成员专门研究项目事宜,给每一名成员敲警钟,增压力,对成立的“小农水”项目专班的每一名成员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到组、到户、到每一个段面。 

工程施工没几天村民们就给出了难题,可能是因为涉及到工程占地,部分农户面临青苗损失,要求工程绕道。“为村民谋福利,还要给村民说好话”,甘家政一班人怎么也想不通。经过打听,原来是有人在里面泼冷水。有人说:“你看某某地方,还没管到一年,就被水冲垮了,还把田里弄得一塌糊涂,这样的工程不但不起作用还害人。”工程进度不能误,必须马上启动,怎么打破这一僵局?先做班子成员责任田的段面,用事实说话,用“金牌”质量赢得民心,村“两委”班子迅速作出决策。经过施工人员和村专班成员们一个月的努力奋斗,一段段样板工程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村民纷纷前来参观,有的用手摸,有的用尺量。“工程做工精细、牢固,看起来又美观,并不是有些人所想象的面子工程,比做自家的房子还过细。”村民杨安华看后说。实实在在的工程质量,迅速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说起群众对“小农水”建设态度的180度大转弯,甘家政心里美滋滋的。工程建设堆放的建筑材料要占农田,运送材料的车辆要经过田地,有时为了将渠道修直,要将一块地“”成两块,甚至挖掉田里的部分青苗,村民们都挥挥手说:“没关系,跟修好水渠得到的实惠比,这点损失不算什么。”工程接近尾声,甘家政一班人又在考虑怎么维护好工程的问题,他们将原有的“用水协会”进行优化,完善各项制度,选派责任心更强的村民参与进来,维护整个“小农水”工程的运转。 

据该村三组组长周安平介绍,插秧期间,他拿自家的田放水做了一回试验,8亩地放了30元钱的水就灌满了,原来不通过“小农水”渠道是每亩地要放60元的水才行。47公里、25条排灌渠道,打通和金渠道及张冲支渠6070米,连通和尚冲、张冲、王冲、喻冲四座水库,一张水系网连通了紫盖村5600多亩农田,更是连通了3000多名干群的心。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