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物画 患了审丑病(组图)
曾几何时,中国人物画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优雅而美好的。然而“85思潮”以后,人物画却变得越发“异彩纷呈”,其中不时有“颠覆之作”令观众直呼看不懂:卡通化的有之,漫画式的有之,“审丑”、“审痛”甚至格调低俗、挑战人类视觉承受力的恐怖之作亦有之。
那么,猎奇、“审丑”等是弊病还是代表了当代人物画的发展方向?个中原因又是什么?本期品味,我们请圈中人士展开讨论。
正
著名画家 林墉——
有些动机不纯画家想
从“审丑”风中捞一票
在我的绘画生涯当中,一直都在接受质疑。早期经常被人批为“浅薄”和“甜俗”。因为我画了一些清丽脱俗的“美女”,就有人发问:画满目沧桑的西北老农不是更加政治正确而且立意深刻吗?
几十年过去了,反对的声音仍在,只是表达内容有了变化。比如有人问我:您真的认为我们的生活是美的吗?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美。真实的人生一点也不美,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尔虞我诈充斥其间,令我们的生活太丑、太苦了。事实上,我年轻时就意识到了这点,而这也是我成为一名画家的重要原因:生活那么丑,我必须得去寻找一点美出来。如果不去为美做一些事情,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和乐趣?直到现在,我不敢说真正找到了美,但我内心对美的憧憬从未消失,用画笔来寻找美的努力也从未放弃。
面对人生的苦,也有画家做出别的选择:梵·高割掉耳朵的自画像、毕加索描绘的脸部变形的女人,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把人类所承受的痛苦展现出来。这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他们展现的痛苦中蕴含着深刻和伟大。但我觉得,如果每个艺术家都以揭示痛苦的伤疤为己任,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而我的选择就是要在作品当中展现美。我相信无论在什么年代,这种美是不会过时的。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孩,我们明知道他长大一定会承受或多或少的苦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抱着他大哭一场,哀悼他即将展开的人生,而是要温柔地呵护他、祝福他。我们就是要这样抓住每一点似乎是幻觉一样的美,明知人生缺乏美,却依然执着,这里面同样蕴含着深刻和伟大。
中国人的焦虑感和痛苦感,几千年来从未消失过。我相信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不少“以丑为美”的画作,但它们没经受住时间的锤炼。我们现在看到的传世画作,大部分依然是以美来打动人。当代中国人物画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却不太一样,各种突破想象的猎奇,确实使得人物画有越来越丑的趋势。我们的老祖宗面对痛苦,有时候是不敢言说的,就算是在画面当中有所流露,也大都含蓄而隐忍。但现在这个“审丑”的年代,当“以丑为美”变成一种风气的时候,丑是可以卖大价钱的,艺术家们也就不惮于争先恐后地去展露自己的“丑”了。
“审丑”的艺术家当中,我相信有一群真诚的人。我尊重他们,就像在任何年代我们都需要有艺术家用美好的画面来抚慰人心一样,我们也的确需要另外一些艺术家用他们痛苦的方式来记录这个时代。但在这种猎奇、审丑的风气当中,我也看到了很多丧失良心的艺术家,他们是在“假装深刻”,本质却是想在这“审丑”的风气当中捞上一票。说老实话,现在这些画得越来越丑的人物画到底有多少深刻性?我真是没有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