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民合作社基层建设案例

13.01.2016  09:54

  一、基本情况

1.简介

武汉强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10月开始筹建,是一家集种植、收购、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7月由供销社出资、社员入股的形式注册登记注册资金100万元,其中供销社出资34万元,合作社由成立初20余户发展到现在的520户社员,管理人员21人(其中技术人员11人)武汉强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江汉平原武汉市汉南区10万亩绿色食品板块基地核心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皆宜、四季分明、光水充足、交通便利。是产销鲜食玉米系列的理想之地,享有全国“甜玉米之乡”之称。2013年本合作社生产基地达3000余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合作社种植鲜食玉米套种蔬菜为主的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800亩,实现销售产值2700万元,销售纯利润260万余元。合作社人均纯收入1.5万余元,比当地农民纯收入高出35%,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3000余户。合作社基本形成“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订单”的农业模式。完善了鲜食玉米产、销、加一条龙服务体系,为全市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武汉强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多次受到了市、区和有关部门的表彰。2011年被武汉市市委评为“十佳合作社”称号;2012年荣获“市级示范社”称号;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社”光荣称号。2014年被中华供销总社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在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下,全市鲜食玉米产业正朝着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合作社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抓制度建设。制定了完善的章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并明确分工和岗位职责。合作社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重大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合作社社员参与管理,自我发展。建立了生产安全记录制度。合作社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无公害生产、农事田间活动、销售去向等生产经营记录,强化产品质量追踪问责。二是抓财务建账。建立健全了合作社2008年以来的财务管理账,如总帐、现金帐、银行帐、明细帐和会计报表。设立了成员账户,并进行了盈余分配,按交易量比例返还给成员的可分配盈余占60%。出纳、会计、审核岗位职责分明。三是抓场地布置。合作社办公室、培训室修缮一新,并对照示范社的要求完成了场地布置,所有制度、宣传板面上墙公示。四是抓建档。合作社各种档案资料分类归档,一目了然。五是抓品牌建设。合作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指导生产,努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宣传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监管力度依法使用“邓丰”牌,系列农产品商标,成功申报甜、糯玉米及苦瓜的国家绿色食品的A级证书。提升产品知名度。

2.种植规模和品种推广

2015年本合作社合计种植鲜食玉米为主栽品种的高效模式面积2600亩,实现销售产值2700万元,销售利润260万元,合作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比全区农民纯收入高出35%,组织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3000余户,种植以甜、糯、彩鲜食玉米,蔬菜面积达6806亩,蔬菜由08年的600亩发展到15年的1500亩,基层合作社主要做了2点:一是大力推广春甜玉米、包菜、秋糯玉米、红菜苔、春玉米、苦瓜、蔬菜、双季玉米、速生菜、冬萝卜等种植模式,经广大社员的不懈努力,目前高效种植模式已在本地区形成可示范效应,种植面积达800亩。二是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名优农产品种植比例,按照市场需求规律,市场需求什么就种植一定比例的产品,由合作社牵头通过全国各地种子市场的考察论证,先后引进华金晶龙2号、金中玉、花甜糯6号、京科紫糯2000及适应加工销售等10多个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3.整合地区优势资源,发展新型农业体系

依托汉南区优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结合汉南区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优势,通过在线下、淘宝、阿里巴巴、企业网站等渠道的客户积累,整合汉南区农庄、农场、采摘园、合作社、观光园等线下优秀服务平台资源,发展建设在互联网电商模式下采摘观光游,社区私人配送,农业技术咨询,农村网购平台等新型农业体系,供销合作社在未来新型农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4.互联网+合作社+农民,三合为一新模式

随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农村网民将成为我国网民增长的“主力军”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城镇,增长空间巨大。中国有4亿农民网友,农民网购率远低于城镇网民,为了让电子商务真正走进农村,武汉强民农产品专业合作2014年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让农民不仅卖农产品获利省时,更让居民买农产品得实惠。让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生活,让优秀人才回归农村,让农民可以直接从厂家购买生产资料,让农业的生产成果足不出户也可以推广到全世界!同时采取电商平台销售股份制,鼓励社员和农民自己(号召周边农户)销售达标优质农产品,进行分成提点,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为未来农业新体系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主要成效

            经过改革,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供销联社基层社的实力活力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开放办社员及周边农户培训及互联网新的分成模式,增加农民社员222户,辐射周边种植面积1.2万亩,带动农户3000户,占全区总农户30%以上。供销合作社年销售额达1.1亿元,固定资产增加800万。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资、日用品、农产品经营市场份额占绝对地位,新增仓储物流,乡村游质询,社区私人配送服务,等新型业态,覆盖了全区农民的大部分生产生活需求。基层组织创新使供销社体系更具竞争力,新型职业农民社员加入使供销社更具可持续发展力,新的电商平台模式运营使供销合作社在未来新型农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三)总结和评述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供销联社基层社做法属于原有基层社基础较好的创新型模式,做法也符合未来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基层社通过实施“内部优化管理、技术推广运用、优质资源整合、农业电商运营”,改革了产权制度,提高了种植技术,推行了合作社在电商平台上的良性运作,密切了与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系,为未来农业新体系实施打下夯实的基础。


合作社全景

         

农民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