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文学策划回应出书争议:随时听候法庭传唤

03.03.2015  12:19
资料图:张艺谋(左)与张伟平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上官云)?张艺谋与张伟平,曾在中国电影圈有“黄金搭档”之称,却于2012年分道扬镳,当时曾引得各界议论不断。2015年2月26日,张艺谋文学策划师周晓枫新书《宿命:孤独张艺谋》(以下简称《宿命》)部分内容曝光,涉及“二张”翻脸内情,被媒体称为“斥张伟平‘十宗罪’”,迅速成为娱乐圈关注焦点。为此,记者多方联系进行采访。3月2日,周晓枫通过新书出版方发来答记者问,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解密《宿命》:张艺谋尊重我的创作自由?写书曾有犹豫

  约三年前,“二张”分手的新闻曾引起轩然大波,而本次新书爆料,张艺谋作为当事人,被很多人猜测授意、授权周晓枫撰写该书,为其“洗白”。周晓枫说,涉及隐私的部分需要让当事人知情,其他作为旁观者的评论则无须张艺谋授权,“我从陈婷那里拷贝了他们家的影集交给出版社挑选,使用这些图像资料,出版社需要授权。

  动笔的时候,周晓枫没有透露任何消息,直到样稿完成,她将之交付张艺谋与庞丽薇以便核实时间、地点与人物等是否无误,那也是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张艺谋见到打出来的十几万字很惊讶,没想到我事先没有节目预报。

  同样,针对书中对自身的评价,乃至讽刺和批评,张艺谋也没有做出任何调整与修改,“那是属于我的看法和观点,他无权干涉。张艺谋渴望创作自由,也会尊重我的创作自由。

  不过,周晓枫透露,自己本性善良懦弱,惧怕冲突,写书的时候也一直在犹豫是否要避实击虚,但最终还是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修辞立其诚”,“结果写成这样,像个生性鲁莽的人不会说客气话。

  至于创作初衷,周晓枫则一语带过,“在前言《有所知》里已经讲得很清楚,大家可以去看书。

   回应争议:《宿命》非复仇之书?内容可查真伪?

  《宿命》一书之所以还未上市便引发巨大关注,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涉及当年沸沸扬扬的“二张分手风波”,更有媒体直接以“斥张伟平‘十宗罪’”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但周晓枫强调,如果《宿命》是挑衅之书那没什么价值,“请注意,书名是《宿命》,不是《宿敌》。

  “我写的是张艺谋的性格和命运,张伟平和其他人物一样,只是刻画张艺谋所需要的素材。娱乐新闻热炒的‘十宗罪’,把我的形象搞成替主子叫阵的狗腿子,非我初衷。”周晓枫坦率的表示。

  其实在书里,周晓枫在描写张艺谋的时候也有“不客气”,换句话说,她对二者都有批评,也都留了分寸,“我尽量不涉及隐私,尽量考虑彼此的尊严和面子。《宿命》不像媒体说的是一本复仇之书,我既无兴趣、也无体能去从事摔跤运动。

  在媒体曝出消息后,不少网友马上展开对书中内容的真伪性的争论:是否有采访内容?一些内幕消息如何得知?周晓枫说,自己的记录来自于当事人的沟通,“张艺谋不是一个愿意主动倾诉的人,但我什么事儿都直眉瞪眼地追问,逐渐获得一些答案。书里涉及的人物众多,之所以有姓名、时间和地点,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去查验真伪。

   直面指责:准备好人证物证?随时听候法庭传唤

  在《宿命》一书部分内容曝光后,张伟平的新画面公司很快做出反应并发出声明,表示“张艺谋为了卖书,又一次恶意炒作,无中生有,满嘴谎言”,同时表示“新画面会用事实真相和法律的手段戳穿他的谎言”。

  对张伟平方面发布的声明,周晓枫似乎没有太多意外。她告诉记者,张伟平对此立即做出反应符合他的性格。最开始她曾猜测对方会用泼脏水的方法把张艺谋的名声搞臭,这样又陷入“狗咬狗”的局面,对张艺谋的打击算是“为民除害”,并没想到新画面会选择对簿公堂。

  “法律诉讼便于社会监督,公开且公正,非常好。这回没有‘下三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周晓枫同时表示,已经准备好物证和人证,随时听候法庭传唤。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在一定程度上,周晓枫还是难以预测这本书引发的争论乃至导致的后果。她说,不知道埋伏在短暂或漫长道路的那端是什么,是否从此难以摆脱追剿的阴影,“那些慷慨为我提供避难所的朋友,铭感于心。

  根据出版社透露,周晓枫3月4日即将出国,联系之前她曾有过“更劲爆内容留作自保”之谈,这一举动立即引起外界“出国是否为避祸”的猜想。周晓枫对此没有做出直接回答,她仅表示,为了维护生活和内心的平静,需要出去躲避一段时间,“虽说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躲到十四,也是美好的。

   评张艺谋:非完美无缺?不像蜡制水果般光可鉴人

  在《宿命》一书、“十宗罪”的话题被热炒后,该书出版方一再强调,整本书是从张艺谋的性格入手进行分析,不涉及个人恩怨。由于担任张艺谋的文学策划十余年,周晓枫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便利条件去接近这位大导演,她这样界定自己看到的张艺谋:“我从来不认为张艺谋像蜡制水果那么光可鉴人、完美无缺。

  在周晓枫眼中,张艺谋的毛病、弱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性格里有极端对立的部分,宽阔到可以放进对称的反义词,“对张艺谋的看法,我已详细地写在书里,不必赘述。

  而对于“张伟平挑拨张艺谋巩俐关系”之类的报道,周晓枫也给出进一步解释。在她看来,张艺谋不是未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系列的问题是他性格里的必然,张伟平只起到外在的影响——虽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把所有的不是都归罪于张伟平不公道。

  对于这一点,周晓枫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不能一辈子咳嗽都赖小时候呛过一口奶。她说:“《宿命》里写了,二张分手之后茶还没凉,张艺谋接着栽跟头。”

  “以我的观点,张艺谋现在也没接受教训,保不齐什么时候又得陷入麻烦。性格导致,这是他的宿命。”周晓枫总结道。

   以下为出版社发来的答问摘要

   1、是否经过张艺谋授意和授权?

  我从陈婷那里拷贝了他们家的影集交给出版社挑选,使用这些图像资料,出版社需要授权。涉及隐私,我需要让当事人知情;其他我作为旁观者的评论,不需要张艺谋授权。

  我动笔时没有透露消息,直到把完成的样稿交给张艺谋和庞丽薇,让他们核实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是否无误,只是为保资料的准确性。张艺谋见到打出来的十几万字,很惊讶,没想到我事先没有节目预报。

  关于我对张艺谋的评价,甚至讽刺和批评,他本人没有做出任何调整和修改,因为他认为那是属于我的看法和观点,他无权干涉。张艺谋渴望创作自由,也会尊重我的创作自由。

   2、是否专门针对张伟平?                                  

  如果《宿命》就是挑衅之书,那它没什么价值。请注意,书名是《宿命》,不是《宿敌》。

  我写的是张艺谋的性格和命运,张伟平和其他人物一样,只是刻画张艺谋所需要的素材。娱乐新闻热炒的“十宗罪”,把我的形象搞成替主子叫阵的狗腿子,非我初衷。

  其实在书里,我对张艺谋也不客气;换言之,我对张艺谋和张伟平都有批评,也都留了分寸。比如,我尽量不涉及隐私,尽量考虑彼此的尊严和面子。《宿命》不像媒体说的是一本复仇之书,我既无兴趣、也无体能去从事摔跤运动。

   3、是否认为张伟平是张巩分手的罪魁祸首?

  张艺谋不是未成年人,他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系列的问题,是张艺谋性格里的必然。张伟平只是起到外在的影响作用,虽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把所有的不是都归罪于张伟平,不公道。

  而且,不能一辈子咳嗽,都赖小时候呛过一口奶——《宿命》里写了,二张分手之后,茶还没凉,张艺谋接着栽跟头。以我的观点,张艺谋现在也没接受教训,保不齐什么时候又得陷入麻烦。性格导致,这是他的宿命。

   4、怎么看待张艺谋?

  我从来不认为张艺谋像蜡制水果那么光可鉴人、完美无缺,他的毛病、弱点和缺陷都很明显,但我也不认为,身上有几个虫子眼儿他就不是苹果了。他的性格里,有极端对立的部分,宽阔到可以放进对称的反义词。对张艺谋的看法,我已详细地写在书里,不必赘述。

   5、很多事情并非亲历者,来源何处?怎证真伪?

  我的记录来自与当事者的沟通。张艺谋不是一个愿意主动倾诉的人,但我是个愣头青,分不清美人痣和疖子的区别,什么事儿都直眉瞪眼地追问,逐渐获得一些答案。

  书里涉及的人物众多,之所以有姓名、时间和地点,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去查验真伪。

   6、新画面即将提起诉讼,如何准备?

  张伟平立即做出反应,符合他的性格。我原来猜测他们会用泼脏水的方法,甚至拿男女之事大做文章,先把事情搅浑,把张艺谋名声搞臭,这样又陷入“狗咬狗”的局面,对张艺谋的打击算是“为民除害”。没想到新画面选择对簿公堂,法律诉讼便于社会监督,公开且公正,非常好。这回没有“下三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抱歉。

  看到新画面的声明以后,我准备好了物证和人证,随时听候法庭的传唤。

   7、是否勇气之作?

  无知加盲目,可能比勇气还像勇气。我本性善良懦弱,惧怕冲突。甚至我一边写,一边还在犹豫,要不然避实击虚,糊弄糊弄,向金老师交差得了。可我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修辞立其诚”,结果,像个生性鲁莽的人不会说客气话了,写成这样。

  为什么,我不过讲几句实话,就要冒这么大风险?说假话,倒不需要勇气,因为不必冒风险——我想不通这里面奇怪的逻辑。

   8、人身安全?

  坦率地说,我不能预测后果,不知道埋伏在短暂或漫长道路的那端是什么,是否从此难以摆脱追剿的阴影。那些提醒我注意人身安全的朋友,那些慷慨为我提供避难所的朋友……真的,铭感于心。

  为了维护生活和内心的平静,我的确需要出去躲避一段时间。虽说“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躲到十四,也是美好的。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