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调水破百亿立方米 释放三大红利

18.01.2018  10:31

  截至1月17日8时,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已累计调水达100.02亿立方米,相当于83个东湖的水量。其中向汉江补水85.75亿立方米,向长湖、东荆河补水10.79亿立方米,向荆州古城护城河补水16115万立方米。

  2017年,引江济汉工程运行管理全面升级,通过科学调度、强化执行,共调水42.5亿立方米,超过目标调水任务11.7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汉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改善了长湖等流域和荆州古城生态环境。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和湖北省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10年3月26日正式开工,于2014年9月26日提前建成通水。(祝华、朱树娥、龚富华)

   引江济汉调水百亿释放多少红利

  引江济汉工程建成后,对工程沿线及汉江中下游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设计要求,该工程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同时具有改善生态、灌溉、航运等功能。调水百亿,释放了多少红利?

   三次大抗旱

  省南水北调办(局)介绍,截至目前,引江济汉工程共有三次大规模抗旱调水行动,累计调水20.14亿立方米,大大缓解了荆州、仙桃、潜江等地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2014年8月,工程尚未完工就创奇功。因汉江平原大旱,鱼米之乡仙桃潜江严重缺水,引江济汉工程受命应急调水,共调水2.0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汉江下游645万亩农田和899万人用水需求。

  2015年8月和10月,荆州多地干旱,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通过拾桥河枢纽向长湖补水,累计补水3.53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四湖流域的旱情。

  2017年7月,我省持续晴热,全省615.7万余亩农作物受旱,仅荆州市就有8个县市区受旱,东荆河几近断流。面对特大旱情,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加大调水流量,最高达400立方米/秒。至8月31日,累计引水14.6亿立方米,500多万亩农田减灾,近百万群众受益。

   两次大防洪

  不仅是抗旱,在防洪上,引江济汉工程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2016年7月中旬,荆州四湖流域连降暴雨,长湖围堤险象环生。省南水北调办(局)将长湖洪水通过引江济汉渠道排入汉江,两次为长湖撇洪1.1亿立方米,相当于降低长湖最高洪水位0.4米,最终长湖退出设防水位。

  2017年9月30日8时至10月4日8时,受汉江上游持续强降雨影响,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洪,引江济汉工程高石碑出水闸上下游落差超过6.5米,迎来工程建成通水以来最大洪水考验。省南水北调办(局)科学调度、措施得力,取得了抗击汉江秋汛的胜利。

   造黄金水道

  引江济汉还极大改善了长江与汉江之间的航运条件,显示了巨大的通航效益。往返荆州和武汉的船舶,通过引江济汉工程河道直取汉江,航程缩短200多公里;而往返襄阳与荆州的航程则缩短600多公里,千吨级航道从兴隆往下一直延伸到汉川。同时,由荆州走引江济汉到兴隆(全长67公里)、然后从兴隆走汉江到武汉(全长270公里),再从武汉走长江到荆州(全长473公里),形成“长江-江汉运河-汉江”810公里黄金水道环形圈。北方的煤炭通过铁路运至襄阳后,通过汉江,经引江济汉航道转运至长江沿线地区,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

  截至2017年底,引江济汉工程累计通航船舶21267艘次,船舶总吨1486.03万吨,货物795.29万吨。其中,2017年通过船舶10993艘,货物总吨458.09万吨,与2016年同比分别增长35.6%、67.1%。“现在船只和运货量都在增长,千吨级黄金水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保守估计,仅航运这一项,2017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达50亿元。”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肖代文说。(祝华 朱树娥 龚富华)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