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辐射全国“贡献型”金融中心 金融建设升级

28.05.2014  21:07

(长江日报 记者丁雯)根据日前出炉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武汉未来的金融图景已经展现。规划显示,汉正街金融中心、武汉中央商务区、华中金融城、大光谷资本特区有序布局,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城镇化金融、民生金融、物流金融等亮点纷呈,武汉金融建设将不断升级。

目前,武汉地区生产总值位列中部第一,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武汉金融中心竞争力在中部地区排在首位。

规划显示,到2020年,武汉将全面建成中部金融中心。力争到2030年,形成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全国性金融中心。

武汉将建设“贡献型”而不是“索取型”区域金融中心。为各地发展优势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先在武汉城市圈内进行金融合作,再扩展到襄阳、宜昌等省内城市,逐步向江西、安徽等地扩大辐射范围,进而吸引湖南、河南、山西等省份。

未来,还将与上海、香港、台湾等功能型金融中心增进往来与合作,并加强与伦敦、纽约、法兰克福、巴黎等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联系,加快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根据规划,武汉金融将形成“一心、两核、资本谷”的空间结构。在汉正街,将依托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面建成汉正街国际金融中心区。隔着长江,“双核”的辐射效应将进一步放大。在长江以北,形成以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大道综合金融聚集区为核心、与二七国际企业总部商务区相互联动的金融聚集区。在长江以南,则形成以华中金融城总部金融聚集区为核心,与武昌滨江商务区相互联动的金融聚集区。

光谷则将变身金融“资本谷”,全面建成全国性专业金融中心,形成以科技金融为核心功能的产业金融及要素市场创新示范区。

规划显示,武汉的科技金融等专业性金融产业基地将形成全国影响。为此,我市将加快组建光谷银行和科技保险公司,鼓励科技产业基金的设立,探索券商开展科技企业股权直投业务,并支持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开展股权资本化、智力资本化和资产证券化试点,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探索知识产权典当的可行性。

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助力科技金融的“利器”。目前,武汉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已直逼50家,位列全国前三甲。在目前挂牌汉企中,一大半都是高科技企业。规划提出强化新三板作用,将其作为促进创新创业、催生高科技、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