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士在汉共同建议: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化解过剩产能

10.01.2016  08:06

  1月8日至9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年度工作会在汉召开,200余位钢结构专家、企业代表齐聚蔡甸。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浙江大学教授董石麟、贵州大学教授马克俭共同建议,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以化解目前严重过剩的钢铁产能。

  沈祖炎用“轻、快、好、省”形容钢结构建筑特点,他认为,钢结构建筑最适合建筑工业化建造。董石麟带来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种由六杆四面体单元组成的“球面网壳”,便于工业化预制生产。马克俭则现场推广多层大跨度“网格结构”,主要用于装配式施工。

  据介绍,钢结构建筑八成部件均可在工厂加工,同时易拆除,部分产品和材料可重复、循环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代表。相比传统混凝土建筑,其自重减轻40%,施工效率提高4倍,建设周期缩短1/3,碳排放量减少35%,得房率增加5%以上,在发达国家较普及。

  统计显示,最近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年用钢量3000万吨至5000万吨,占钢产量5%左右,这一比例与美国45%、日本28%、德国22%相比,明显偏低。院士们认为:通过大力推广、发展钢结构建筑,既可化解钢铁产业过剩产能,也可推进建筑工业化,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我省建筑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以中建钢构、武船重工、团风钢构为代表的“钢构集群”,跻身湖北建筑业“十大特色名片”。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建钢构,去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产量突破100万吨,其华中分公司落户蔡甸后,已开发出两种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品,有望运用于中法生态城项目。(汪洋、郑文辉、许赵敏)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