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自管天地宽——通城探索小农水工程建管用一体化新路

14.08.2015  14:09

自建自管天地宽

——通城探索小农水工程建管用一体化新路

(汪贵兵)红河港绕村而过,两岸水泥栏杆伴着桂花树一路伸向远方。村民有的在港边支上竹椅,尽享凉风;有的在溪水中漂洗;有的跳起了健身舞…… 

如此秀美的山村,在三年前可不是这样。家住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村民说:

以前一发山洪,村子就淹水,我们就往山上跑  

红河港发源于塘湖镇黄袍山西簏,系陆水流域源头之一,由于承雨面积大,灌溉面广,曾数易其道。山洪暴发时,港窄水急,加之多年淤积不畅,波及上游荻田村沿港四个组200多户,500多人生命财产安全。 

以前一发山洪,我们就往山上跑,就是下个把小时的大雨,港沟里的水就会淹上来,吃水都难!”八组66岁的吴炳明婆婆记忆犹新。晴天港边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成了“龙须沟”。 

昨日,记者看到,维修改造后的红河港上游荻田村段似半弯娥眉月绕村而过,村民亲切地称为“月亮湾”。 

现在一切都变好了,淤泥清完了,港道拓宽了,两岸护砌了,还装了栏杆,港两边增宽了1米多,门前也豁亮多了,现在树绿、水清、地洁、人美。”喜悦写满了村民的脸。 

昔日的“龙须沟”是怎样建成“月亮湾”的呢?荻田村村干部介绍说:

人人参与,个个出力,建设自己美丽的‘月亮湾’  

怎样快速改变眼前的水患及肮脏的环境? 

去年冬,荻田村干群自发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讨起来。最后决定分两步走:一是向镇政府和水利部门寻求政策支持;二是推选村民代表筹资治理港道。 

荻田4个组村民筹资筹劳治理红河港的公益性建设很快得到镇政府和县水利局的认可和支持。 

县水利局局长黄首秋5次现场办公,将其作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一体化改革试点。 

经过大家从200多户中推选出来的张方白、汪呈祥、胡中华、黄雀桥四位代表,根据水利局的技术方案,开始预算并筹集建设资金。 

经测算,要在港两岸各砌一堵长500多米的石墙,石方总量超过1300立方,按市场承包价每方220元计算,仅此一项就需28.6万元,加上港底清淤及两岸清障等接近40万元。 

要花这么多钱,大家肯定不能接受。于是,四位代表组织大家再次集中一起商量。 

除原材料、机械租用及外请工匠费用外,自己能出力的就出力,尽量不花钱或者少花钱,总费用控制在20万元以内。”大家一致意见。 

以四位代表为主或自掏积蓄或向亲友借支,很快筹集到了20万元。 

开工第一天,村民就把港两岸障碍物清除完毕,无一扯皮。 

水泥、沙、石、搅拌机等全部到场后,全线分段开工。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青少年,全部投入到工程建设上来。出勤义务劳力最多的一日有100多人,最少的一日也有30多人。不能干重活的老人当监工,端茶送水,照看材料。 

自去年11月初开工,不到40天全线竣工。总支出也没突破19万元。淤积全部清除了,港道由原来的10余米拓宽到13米,并分段筑起了蓄水池。港两岸的路面也相应拓宽1米多。 

为了安全,港两岸需加栏杆。年关临近,资金难筹,他们春节期间组织村民玩龙灯攒钱。一条长1000多米、造价13万余元的水泥栏杆如期完工,同时安装了18盏路灯。镇里在港两岸新栽了200多棵桂花树。 

荻田村民筹资筹劳维修、改造红河港后,前来验收的县水利局专班说:

自建自管自用,摸索出一条建管用一体化的新路子  

通城县是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县之一,县水利局将红河港段维修、改造作为试点探索。7月初,县水利县对港两岸的石方和栏杆进行全面质量检测,以优良工程等级验收。水利局通过调研发现有三点非常可贵: 

造价比较便宜。以砌石墙为例,按市场价预算需要40万元,实际建设只花了近21万元。村民筹资筹劳、自建自管模式终结了“暴利”时代。 

质量比较牢靠。荻田村民有一句口号是“人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监工者”,从原料选择进场及施工过程都有专门的义务监工者,不留下任何一处“豆腐渣”。 

账目比较透明。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工匠工资等所有支付,以流水账方式记账,设立3本账由4位代表轮流执簿记账,每一项支出必须由记账的3位代表同时到场才能支付。3本账实行每日核对,每日4人轮换记账。 

对小型河道等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与改造。我们给予补助,并提供技术指导,建设主体在村民,优质优价好,账目清,这样能激发村民建设管护的积极性。荻田村民筹资筹劳对红河港修复、改造的公益性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将在全县推广。”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