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支队建立六项工作机制强力推进 平安建设“百日会战”

14.08.2014  11:04

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百日会战”专项行动,襄阳消防支队从抓责任分解入手,通过明责、知责、履责,探索建立六项工作机制,量化工作指标、细化任务分工,以责任促落实、以责任见成效,确保百日会战决战决胜。

一、建立火灾防控量化考评机制。将重大火灾隐患整治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半年考评、适时督导,年终结硬账。市综治办2次发文明确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印发50万份宣传资料,1864名网格员上门入户宣讲消防知识。据实设定消防执法指标,以“全市火灾防控暨重大火灾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表”为指挥棒,十天一调度、每月一排名,按绩施奖,问责求效。

二、建立主管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建设、教育、民政、卫生、商务、旅游等13个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消防职责,分领域开展整治。建立“3+1”执法协作机制,即:主管部门确定一名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负责消防整治的科室及负责人、日常消防工作联络人,消防部门确定一名科室长负责衔接,教授方法、规范整治,指导督办、完善台账。

三、建立监督人员执法考评机制。出台《“全警消防”工作考评方案》,明确了派出所每月检查单位数量、办案起数,强化居民区及“十小场所”监管。制发《消防监督干部绩效考评细则》,从监督执法、实地指导、案卷质量、系统运行及消防大队自评等五个方面,对监督干部进行综合评价。开展考评2次,扣发绩效16人次,有效促进了消防监督员主动作为,查处隐患。

四、建立交叉执法互评互考机制。召开监督执法例会,总结通报执法情况,安排部署执法工作,研究解决执法难题,着力夯实执法基础,提升执法水平。制定《消防监督执法考评暂行办法》,开展执法质量交叉互评5次,下发考评通报5期。交叉互评结果与监督员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提升了执法质量。

五、建立社会单位责任捆绑机制。建立公安、消防、派出所、网格员四级监督管理机制,全市87家火灾高危单位、2829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6619家重点监管“十小场所”全部明确到消防监督员、派出所民警,采取“实名制”管理,监管责任绑定。网格员对16类一般火灾隐患进行排查、记录、转办,协助社区民警开展消防监督执法。

六、建立党委成员包片督导机制。支队党委成员按照分片管线的原则,挂点包片、驻点帮扶,每月下基层时间不少于10天,通过明查与暗访、网上督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对各地“百日会战”情况进行督导,坚持将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落实在一线。市公安局督察、法制、消防支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联合督察,发现问题直接告知单位,通报到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