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大机制 激发履职活力

07.01.2015  10:58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代表法》,围绕人大代表依法为民行权履职,不断创新机制和载体,不断丰富形式和内容,激发了代表活力,凝聚了代表正能量,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保障了代表作用的发挥,增强了代表工作实效,促进了人大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

  一、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代表工作落到实处

  《代表法》的实施要通过活动来体现,而活动的开展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近年来,襄州区从保障机制入手,加大建设力度,为《代表法》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好代表之家,活动阵地有保障。襄州区截至目前有各级人大代表1538名,分布在各行各业和部门。自2008年以来,区人大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能一室多用的就不再重建,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全区共建88个“代表之家”,其中相当一部分实现了与“党员活动室”和“电教室”等一室多用。并做到了“五规范”和“六有”,即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和必备设施、有“代表之家”牌子、有一批适合代表要求的文件资料和学习书籍、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有一套规章制度、有一个活动计划记录。区人大每半年对各个“代表之家”的建设、管理、运行和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评比,确保“代表之家”运行经常化、规范化。区人大通过服务代表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把“代表之家”建成代表学习培训的基地、联系群众的桥梁、发挥作用的场所。在服务代表方面,主要是为代表们参加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制订活动计划,拟定活动主题,安排检查视察路线,反映代表意愿,做好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反馈,扩大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良好条件。现在,代表们在“代表之家”里,开展集中座谈、定期专题约见选民、接待信访等活动,拓宽了社情民意渠道,及时了解和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促进了社会和谐,凝聚了发展力量。

  (二)确保专款专用,活动经费有保障。经费是人大代表依法开展活动、为民履职服务的基本保障。这些年来,襄州区将区、镇人大代表分别按每年人均1500元和500元的标准,纳入区财政预算,并如数划拨到人大工作专户。为了确保“人大工作专项经费”的每一分钱都真正用于人大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区人大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每年进行专项审计和专题检查,确保做到专款专用。此外,区财政每年还根据人大工作需要,划拨一定数量的专题询问、专题检查、专项视察等经费;各镇、区直相关单位还在阵地、设备、学习资料等方面加大投入,保证了代表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议事机构健全,活动组织有保障。代表小组是代表工作的基础,是代表开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代表小组建设好了,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就有了组织保证,代表工作就有了抓手。襄州区人大从2011年开始,以代表小组建设为着力点,狠抓阵地建设、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切实促进闭会期间代表依法正确全面履职,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截止目前,区级人大代表330多名,按照“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将省市区三级代表混合编组,建立人大代表小组88个。代表小组,已成为代表工作的主要抓手、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支点、施展促进作用的组合力量。为了使每一位代表都能结合本职工作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不流于形式,区人大按照行业划分了科教文卫、农业农村、综治维稳等代表6个议事小组。在机构设置上,全区11个镇、1个街道办和托管的高新区1个办事处、东津新区1个镇,除张湾街道办由党工委副书记兼任人大联络处主任外,其余13个镇(办)均由镇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并配一名人大副主席。今年,我区按照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统一安排人大副主席享受正科级待遇,今年5月已对所有人大副主席进行了推荐、考核,即将重新下发任职通知。

  (四)建立培训制度,素质提升有保障。履职,学习培训先行。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性和专业性。区人大经过调查发现,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很多人是本行业的精英,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但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如何当好代表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新代表们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尽快了解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掌握代表履职的“基本功”。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每年至少举办2期代表履职学习班,组织代表们系统学习宪法、法律知识,人大理论,并围绕代表履职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举办专题辅导报告。由于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具有“量身定制”的特点,加上每次讲座之后,还安排主讲人与代表进行互动交流、分组讨论和大会交流,因此培训的效果很好。

  (五)开辟绿色通道,履职行责有保障。活动增活力。襄州区近年来结合区情、镇情,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开辟了三条绿色通道。一是专题检查视察活动。每年都要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到民生、执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五六次集中视察检查。二是专题检查询问活动。去年,针对近年来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区人大从查堵源头抓起,从整治根本上做起,历时三四个月,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较多、惠农政策比较集中的领域,涉及10余个单位的16个项目,开展了《招标投标法》专题检查、询问。为了搞好这次专题检查询问,区人大常委会召开13次不同类型会议,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检查中,区人大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疏忽一点蛛丝马迹,掌握了大量的确凿证据。在此基础上召开了《招标投标法》专题询问会。区政府区长、分管副区长和相关10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成了被询问对象。35名市、区人大代表组成的评议团成员当场询问。这次专题询问公开透明,有理有据,影响大、触动大、效果好。三是专题代表约见活动。区人大为了加强刚性监督,近年来通过开展代表约见,解决了一些久拖无果的难题。峪山镇至宜城市新街段约20公里的省道破损严重,影响当地群众出行,区人大代表连续三年向区人代会提交建议,区交通局每年都答复说纳入计划,但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去年5月,峪山镇陈登华等10名人大代表约见交通部门负责人后,该道路于当年8月进行了翻修。像这样的专题代表约见活动,全区每年都要开展四五次。

  二、建立联动机制,打造代表为民服务平台

  加强代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人大代表反映民意、依法履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襄州区人大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人大代表“接地气”、与选民互动联系的机制,使“人大代表时刻同人民群众在一起”成为一种行动上的自觉,也使人大代表立足岗位为民服务建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是建立“三联”制度,搭建密切选民载体。为了密切人大代表同选民的联系,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襄州区人大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行了人大常委会、代表、选民的“三联”制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在面上联系代表的同时,按照分工联系3-5名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各委室主任、各镇(街)人大主席、副主席联系2—3名代表,每位代表联系3—5名选民。在人代会闭会期间,“三联”的次数每年不少于2次。区人大建立了“三联”档案,定期督办,年底考核,并在代表之家归类存放。针对人大代表身份各异、选民素质不尽相同等特点,区人大实行了因地、因人而异的联系方式,如入户走访、参加“选民联系日”活动、邀请选民召开座谈会、接待选民来访等。“三联制度”的实施,形成了人大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选民的无缝对接,形成了省、市、区三级代表的履职联动。

  二是设立“代表信箱”,搭建倾听民声载体。去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统一制作了260多个“代表信箱”,分别悬挂在选民集中的地方和代表之家。信箱上公布值班代表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每位代表值班一个月,每周打开信箱一次,取出选民所反映问题的信件。对于选民提出的问题,代表能够协调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每月汇总一次交所在镇(办)人大牵头解决,镇一级解决不了的,向区人大报告,根据情况转交区政府或相关部门解决。代表信箱的设立,为广泛搜集民意、倾听选民呼声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是实行建议办理销号制度,搭建为民建言载体。近年来,襄州区人大代表每年都要提交议案建议100余件。这些议案建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强,是人大代表认真履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智慧结晶。其中,大多数建议着眼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环境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医疗教育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密切关注。如何提高建议办理工作质量和办理水平,不仅是解决问题、影响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人大代表依法为民呼吁、关注民生的需要。区人大对此建立和完善了代表建议办理长效机制,对建议的受理、承办、处理的具体程序作出了明确规范。最具有特色的是实行建议办理销号制,即每一件建议的办理都必须与代表本人面对面答复,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到什么程度?代表满意不满意?等等,都必须经代表认可签字,方算办结完毕。否则由办理单位做出说明并重新办理。

  四是实行信访代理制度,搭建为民解难载体。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矛盾,襄州区人大启动了代表代理信访制度。区人大将全体区人大代表分为21个代理信访工作组,由14个镇的人大主席和区直9个代表团团长任工作组长,具体负责代表代理信访活动的组织、宣传、协调等工作。同时制定了信访双向承诺制度、信访代理例会制度、信访代理首问负责制等。人大代表信访代理制的推行,在群众与党委政府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不仅为活跃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搭建了舞台,而且为构建信访大网络、化解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信访代理”制度实施以来,全区人大代表每年接访平均在3人次左右,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全区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现象明显下降。

  五是开展五个一线活动,搭建为民服务载体。今年以来,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区人大代表中全面开展了“五个一线”活动,即来自一线、回归一线、服务一线、建功一线、宣传一线。通过“五个一线”活动的开展,引导人大代表在一线履职,在一线建功,在一线提升形象;引导人大代表关注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盼,反映群众呼声,真正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代言人;引导人大代表立足基层、立足群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开展以来,人大代表为民奔忙,主动联系困难群众和信访群众,用真心倾听民意,用诚心化解民忧,用公心化解民怨,收到了较好效果,人大代表的价值也得到了彰显,人大工作创新和发展有了活力源泉。

六是开展双岗建功活动,搭建为民立功载体。近年来,区人大不断深化代表工作,激发代表在本职工作岗位和代表岗位上建立功勋,促进代表履职。在此基础上,倡导人大代表发挥“双带”作用,并建立了“1234”双带目标,即要求每一位人大代表联系一个村,带两名特困户,发展三个致富项目,实现人平增收400元。活动开展以来,一批人大代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纷纷涌现。区人大代表刘溪河大力发展双孢菇、杏鲍菇和芦笋种植与深加工,带动周边600多户群众种植面积已达50万平方以上,年收入达7000万元以上。

三、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代表依法履职活力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人大代表的角色不鲜明,代表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代表履职的随意性很强,尤其是闭会期间,代表的地位和作用被“虚化”和“弱化”。为了从源头上激活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增强人大代表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区人大围绕民生主题行权履职,建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增强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活力。

  第一,建立工作竞赛机制。襄州区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人大工作竞赛活动,即每年对各镇人大、区直各代表组之间开展工作竞赛,根据打分评出先进单位。竞赛内容为完善代表活动阵地、组织代表开展持证视察、约见活动、代表意见建议的督办、开展人大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创新代表工作、加强镇人大自身建设和人大宣传报道等七个方面。为了确保竞赛取得实效,制订了详细的考评办法和细则。对被评出的优胜单位和先进个人,区人大常委会进行表彰。

  第二,建立十佳评选机制。襄州区人大注重发现培育人大代表先进典型,并开展了“十佳”代表评选工作,以此带动和推动其他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各镇人大和区直代表组以代表履职档案为依据,向区人大推荐优秀代表候选人,再经区人大主任会议讨论筛选,最终确定10名优秀区人大代表。通过十佳评选,使代表在履职时有参照标准,激发履职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代表中的模范典型。陈爱华代表20年来用一颗对乡亲无私的爱心,对履职的责任心,解决了很多民生问题。区人大对她的典型事迹进行了总结推广,不仅被评为首批“十佳”代表,今年又被当选为区劳模。

第三,建立十星创建机制。襄州区人大结合实际在人大代表中开展了争创十星级人大代表活动,“十星”的内容涵盖道德素质、经济发展、矛盾调解和履行职责等。春节前后,全区各地分别对十星代表创建工作进行总结、授牌、表彰。党的十八大代表、区四届人大代表敖大焕,45年来化解矛盾纠纷达2200多件。去年底,她被全镇各级人大代表一致评选为“十星”级人大代表。

第四,建立“述职评议”机制。述职“敞心扉”,代表“接地气”。区人大从有利于代表履行职责、有利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倾听群众呼声的高度,从 2009年开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每年一度的代表述职活动。区人大常委会明确了区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代表述职的指导思想、述职内容、方法步骤及各阶段任务。述职活动分为准备、述职、整改三个阶段。代表述职的内容必须紧扣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职务、发挥作用、参加活动、为民办事、廉洁自律等方面,做到内容充实,主题突出。为保证述职评议取得实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带头回选区述职。各镇还对述职代表进行事前公示,事后张榜评议结果以推进述职评议。2011年以来,区人大将这一制度推行到驻区市级人大代表,每年选择3-5名驻区市人大代表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并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其履职情况进行测评打分。对于没有口头述职的驻区市人大代表,要递交书面述职报告。(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郭富清)

责任编辑:唐雯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