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大力建生态文明 退出一般性工业保一湖清水

25.07.2014  17:21

    只见山水,只见绿树,只见湾子,不见企业,不见烟囱,也不见垃圾。同行的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君亮多次感慨:“梁子湖这一年多变化太大了。

    这位在梁子湖区干了十几年的“老宣传”,介绍起梁子湖,有条有理,口若悬河。“这一年来,跟着专家来调研,跟着领导来开现场会,跟着记者来采访,跟着摄影爱好者来采风,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梁子湖,周末都很少得闲。”李君亮说。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君亮口中的一年多,要从去年四五月算起。

    去年4月,鄂州市委书记李兵、市长叶贤林在梁子湖区调研时提出“四最”要求,“要按最高的生态环境标准,最生态的产业和产品定位,最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最充分的农民就业,加快推进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当天,市政府与省联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生态示范区。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梁子湖区全面退出一般性工业。”去年5月24日,湖北省鄂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李兵的一句话掷地有声。退出一般性工业,只为保一湖清水。

    退出一般性工业,肯定要关停现有工业企业。鄂州市梁子湖区先后关停了独峰化工、鄂州铸钢厂、矿山机械厂、中洋矿业等22家排污企业。据梁子湖区政府估计,这些企业的关停将减少工业产值3.5亿元。

    退出一般性工业,还意味着要放弃潜在工业项目。记者了解到,梁子湖区拒绝了重大工业项目30家。拒绝这些项目,就等于减少了工业项目投资超过15亿元,初步估算每年减少潜在工业税收两亿元。

    代价换来了成绩。今年5月,湖北省发布了上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报告。报告显示,梁子湖区2013年度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5.57%,在全省29个同类县市区中居首位。

    没了工业,湖区怎么发展?

    没有了工业,以后靠什么生存?梁子湖区如何发展?

    去年10月,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准梁子湖区开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

    “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在这个问题上,不含糊、不偏离、不动摇,目标就是要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要走出一条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子。”这是李兵的思路。“要在梁子湖地区打造生态示范区,建成国家级重要生态产品供应基地。这是整体定位。

    “路径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把梁子湖区建成湖泊保护与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区、国家级绿色示范区和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世界级生态旅游区。”梁子湖区委书记杨全意表示。

    一年多来,梁子湖区不断探索。

    从顶层设计开始,规划引领。《关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先后出台和发布。梁子湖区编制生态文明示范区总体规划,委托清华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等单位,主持编制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17个,实现生态城、特色镇、中心村建设三级规划全覆盖,形成建设、产业、交通、生态等相互衔接配套的规划体系。

    李君亮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正在推进国际合作,与美国的农业合作还在进行中;不少国内企业、财团来梁子湖区投资考察,纷纷抢滩夺地。

    新的定位,产业怎么推进?

    万事开头难。面对新的定位,新的战略,怎么推进,考验的是执行力。

    驱车沿着梁子湖前行,李君亮指着湖面上一道长长的围栏说,这可能是梁子湖上最后的围栏了,马上就要拆了,7月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了。

    2014年7月1日起实施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围栏围网养殖。

    “以前有8万亩围网,先后撤了6万亩左右,还剩两万来亩。”李君亮介绍道。

    看得见的是围网撤出,看不见的还有梁子湖区的禁令。严禁挖山、严禁填湖、严禁未批先建,这是梁子湖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3条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触碰。

    看得见的是湖水,看不见的是保护网。湖中种草20万亩,水下已是一片森林;岸边种植生态涵养林,162公里、4万亩,今年要全部栽树;再往外,还要进行面源污染治理,建设20个生态农业基地,不用化肥。“这是3个保护网。”李君亮补充道,“还有3个全——污水全处理、垃圾全转运、村庄全绿化。

    如果说这些都是保护的基础工作,那产业构建就是科学发展的依托。

    15家股东企业强强联合,成立梁子湖农业集团,组织农民建基地,闯市场;打造20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制定了葡萄、蓝莓、茶叶、红薯、芦笋等9个产品的有机生产操作规程;占地1万亩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在筹划之中;沼山国家森林公园抓紧申报,万亩红菱基地采摘节让游客大开眼界;大桥村在保安湖边流转1500亩,建起“蓝海生态园”;茅圻村将梁子湖边3000亩土地全部流转给长绿公司,全省首个大型婚纱基地将在这里诞生。

    “我们不急于求成,不羡慕虚荣,计划扎扎实实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包括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业、科技创意和体育休闲运动产业。推进产业规模化、规模特色化、特色高端化。”李兵跟记者说,“接下来,建立体现‘两型’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制度,把‘绿色GDP’计入统计体系,开展生态补偿工作,是鄂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章立制的重点。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