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武汉三镇各建成一条骨干绿道 连接自然景观人文景点

16.12.2015  12:17

本报讯(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赵旋 饶慧玲)昨日,我市绿化工作会议透露,明年为绿道绿化景观建设年,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的城市骨干绿道将相继形成,市民可骑行慢跑于环东湖、环墨水湖、环汉口绿道。

环东湖绿道串联省博磨山等景区

本月底东湖通道建成通车后,环东湖绿道将正式开建。环东湖绿道的总体目标是让市民漫步湖边、走进森林、登上山顶,一期全长28.7公里的绿道,将串连东湖听涛、磨山、落雁等景区。

环东湖绿道分为四段:湖中段,从梨园广场到磨山北门;湖山段,从磨山北门到东湖风光村;磨山段,均处于磨山风景区内;郊野段,主要位于环落雁山景区,率先开建的8公里绿道属于湖中段。

该绿道预计在2016年底建成。建成后,可将省博物馆、武汉大学、放鹰台、梨园、磨山、东湖梅园等自然、人文景点连接起来,供市民骑车、漫步。

环墨水湖绿道率先实现基本贯通

三镇城市骨架绿道中,最早与市民见面的将是墨水湖绿道。自2014年起,汉阳区便持续推进墨水湖公园及环湖绿道建设,主线及支线绿道共计28公里,建成后将成为环绕汉阳地区核心绿色纽带,并进一步串联晴川阁、铁门关、龟山、古琴台、月湖、梅子山至墨水湖,浓缩了汉阳的历史、人文、山水精髓。

目前,墨水湖绿道完成约21公里,新增绿化13万平方米,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基本连通,于2016年与墨水湖环湖公园一并全面建成。

另一骨架绿道为环汉口绿道,由张公堤连接两江江滩绿道,依托百年张公堤和长江、汉江两江江滩而建,环绕汉口主城区,直接为200万以上的汉口常住人口提供休闲游览服务。目前,环汉口绿道已建成43公里,包括此前建设27公里张公堤绿道,7公里汉口江滩一期至三期绿道,8公里硚口江滩绿道初步形成,目前“两江一堤”环绕汉口主城区骑行环线初步形成。

5条山水郊野绿道供市民爱山乐水

除3条城市骨干绿道外,环金银湖、青龙山、后官湖、龙灵山、木兰景区群这5条山水郊野绿道也在同步推进中。

东西湖区环金银湖绿道,其建设北段联通路环湖10公里绿道已基本完工,明年将对景观进一步提升;江夏区环青龙山绿道,将形成30余公里环山绿道游线;武汉开发区龙灵山绿道12.8公里全面启动施工,将串联九曲湾湿地,成为我市最大生态绿肺;黄陂区积极建设通往木兰景区群绿道游线,将为骑行一族新增15公里骑行通道。

同时,2016年还将新建东风大道绿道、九真山绿道。

亮点>>>

府河生态绿楔建设保留帐篷节

早在2011年,我市为避免城市发展摊大饼,确定主城及六个新城环绕的“1+6”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时,已明确六大生态绿楔的城市生态框架。昨日,2016年绿化工作会上透露,作为六大绿楔之一的府河生态绿楔,将率先开启全市生态绿楔的绿化建设。

府河生态绿楔是府河在武汉市域范围内37公里长,2000余公顷的区域,将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建设,其区域涉及江岸、东西湖、黄陂三区,各区建设也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初步规划,东西湖区域将打造生态农耕景观;黄陂区域以历史文化景观为主,打造盘龙城遗址、塔尔头遗址;江岸区因靠近中心城区,将打造金潭府河郊野公园。

每年吸引候鸟前来的天鹅湖,将以生态自然景观为主,不会人工干预。而目前已经兴起的音乐节、帐篷节等府河文化类活动,也将在规划中加以保留和引导,这些将在正在规划的《府河生态绿楔保护和修复规划》中予以明确。

明年,府河生态绿楔中的柏泉生态体验公园将作为示范点率先建设,该公园面积为5万平方米,将在保留自然野趣的基础上,对滩涂加以修复,并增加道路可通达性,市民周末休闲也多了一个新去处。

立交匝道穿绿衣双排行道树增多

立交桥墩上的爬墙虎、夏天行走在绿树成荫的双排行道树下,这些老武汉对城市绿化的记忆,将在明年“回归”。

根据2016年绿化工作安排,汉阳大道、解放大道下延线、中南路、中北路、雄楚大街等主干道,将尽量栽种双排行道树,江汉路前进一路至一元路段将尽量种植3排行道树。在中心城区主干道、窗口地段等有条件的地方,将尽量种植花卉,以提升自然景观。

三环线44座立交匝道、14条高架及部分立交桥墩也将穿上“绿衣”,爬山虎、月季花、蔷薇等植物将出现在桥墩上,让您开车途中也能赏心悦目。

(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赵旋 饶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