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从“平均工资”中看什么

29.05.2015  14:37

  去年全国平均工资是多少?你为全国平均水平拖后腿了没有?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水平数据,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969元。(5月28日《京华时报》)

  这几年每次公布“平均工资”数据后,都会引发网友讨论:你拖后腿了吗?另一个多次引起热议的问题是,公布“平均工资”有无实际意义,或者说,意义有多大?

  有一个反映“平均工资”无意义的顺口溜是“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数一数,个个都是张百万”。也就是说,“平均工资”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收入状况。但在我国,由于社保、赔偿甚至物业收费标准等很多方面都与“平均工资”挂钩,所以,统计公布“平均工资”还是有一定正面意义的。

  就这次公布的2014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而言,其实也是一把“尺子”或是一面“镜子”。尽管“平均工资”不能反映个体收入水平,也不能反映人与人之间工资差距,但能像“尺子”一样测出很多行业岗位平均工资水平和差距,每个区域岗位间平均工资水平和差距,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人员工资差距等。

  如果把“平均工资”看成是一面“镜子”,或许能看到去年不同行业的处境和差距,甚至能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中国经济的短板在什么地方。进而言之,如果对着这面“镜子”深刻反思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工资差距形成的原因,或许能为我们的收入分配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找到某些解药。

  对政府决策者而言,虽然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是一种政绩,但更要看到各种平均工资之间的比较结果,要从结果中看到政府的责任。比如,去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6339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6390元,那么,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远高于私营单位,是否与垄断等因素有关?

  对公民个体而言,也可以通过“平均工资”这把“尺子”测出自己的收入与自己所在岗位、所在行业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还可以当成“镜子”来反思自己工资拖后腿的原因,究竟是自己工作不够努力,还是入错了行业,或者进错了用人单位?或许,能从比较与反思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和人生目标。

  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待“平均工资”,的确意义有限甚至没有实际意义,但如果对各种平均工资——包括不同岗位平均工资、不同行业平均工资、不同单位平均工资等,进行各种对比,就能看到“平均工资”的价值所在。

  坦率地说,公众更想看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公务员和国企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差距,因为公务员的工资来自纳税人,公众更关注。国企员工工资水平关乎国有资产,出资人自然也关注。而这次公布的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数据,由于比较笼统,无法看到公务员与国企职工工资水平。 (张海英)

  链接

  平均工资是怎么算出的

  平均工资计算公式为: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解释: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工资总额是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同时,根据国际惯例,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