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怪相:不教小学内容 孩子中班就转走了

17.04.2015  19:11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鲁畅、高博、汤洁峰)幼儿园阶段禁止上英语、拼音课,教孩子20以上的数学运算……日前,北京市教委的一纸禁令再次显露了将幼儿园教育“拉回到同一起跑线”的决心。

    但现实情况却显然不容乐观。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尚未完全衔接的小学入学方式、尴尬的幼教师资、家长的焦急矛盾心态事实上已构成了这一政策执行的重重阻力。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引导,一旦政策力度“松劲”,幼儿园的“小学化”势头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怪相:“不教小学内容,很多孩子中班就转走了

    日前,北京市下发了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禁令,并强调要在4月中旬之前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抢跑”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幼儿园存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内容,园长会被严肃问责,幼儿园也将被降级。

    记者采访多名幼儿园教师后了解到,所谓的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拼音、写字、英语和小学数学运算。幼儿园的小学化,这是我国学前教育多年来的问题,采访中许多专家表示,孩子过早学小学内容,让孩子从小就背负学习压力,失去快乐的童年,影响健全人格、身心的成长。

    “幼儿园应按照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系统教学,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部分。”一位幼师告诉记者,“其中的‘科学’中的数学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字概念,和小学所学的数学计算完全不是一回事。

    禁令之下,受访的多位幼教都表示,所在幼儿园没有开设小学阶段课程,也对“小学化”持否定态度,而一些家长则表现出顾虑。北京市民林军的女儿正在某幼儿园上大班。他认为,一旦幼儿园不让教拼音、数字,幼升小考试就会有困难,即便是就近入学,孩子也会因为学习基础不同而被分入不一样的班级。

    “会有家长要求在幼儿园中班、大班阶段就教授小学内容。”北京一所知名幼儿园幼师向记者透露,孩子学习越好,家长越有此类要求,有的甚至直接在中班阶段就把孩子转至学前班,或者在上幼儿园期间给孩子在外面报名参加课外班。

    追问:谁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推手?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袁爱玲认为,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教育形式上注重课堂内容,但这不是幼儿擅长的方式,幼儿习惯在游戏体验中获得经验。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幼儿园“小学化”常常为人诟病却屡禁不止?

    ——应试教育生“怪胎”。“优质小学都有入学考试,往往注重知识性内容比较多,怎么考我就怎么学。”袁爱玲说,幼儿行为习惯等素质方面的培养比教知识困难得多,老师因为灌输知识比较容易,喜欢单纯教知识,家长也希望孩子尽早涉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