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妈妈”21年认了13个儿女 写百份材料为弃儿上户口

16.06.2016  09:46

 

“义务妈妈”庄建文和孩子们在一起 姜瀚 摄

记者刘元聪 通讯员朱素芳 熊汉华

“六一”儿童节刚过,9岁的晨晨就收到了“义务妈妈”庄建文送来的礼物:一盒巧克力,一条新裙子。庄建文说:“孩子身世苦,要让她知道自己是有妈妈疼的孩子。”

晨晨的父母双双吸毒,父亲已经去世,晨晨只有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自从两年前庄建文知道她的遭遇后,就义无反顾地做了她的“义务妈妈”。

今年54岁的庄建文是江汉区前进街的一名普通协税员,之前曾在社区工作多年。21年来,庄建文给13个苦孩子送去了妈妈的温暖。

让孤儿也有妈妈疼

在庄建文的抽屉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张1995年“中华绿荫儿童村”给她颁发的“万名志愿者母亲会”的会员证。

那一年,庄建文从报纸上看到“中华绿荫儿童村”的报道,被爱心人士善举深深感动。她辗转多趟公交车,终于在青山区找到了“儿童村”,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去了书籍、衣物和生活用品。此后,庄建文便走上了“义务妈妈”奉献之路。

2000年,庄建文了解到家住汉口民生路的小女孩娜娜出生时遭遗弃,被收养后一直无法报上户口。养父母下岗生活困难,娜娜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庄建文万分痛心,主动认亲。她多次到娜娜就读的小学咨询、交涉,又争取街妇联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2001年9月,娜娜重新回到学校,还免交了借读费。为了解决小娜娜的户口,庄建文写了近百份申请报告、证明材料,经过3年奔波,2006年10月,小娜娜终于上了户口。

2002年初,庄建文得知社区内一位叫飞飞的孩子被武汉科技大学录取,但因经济困难面临失学。经了解,飞飞6岁时父母离异,10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一直和祖母相依为命。了解情况后,庄建文想尽办法,争取各方助学捐款,终于让飞飞如愿踏进了大学校门,如今,他已是一名银行职员。

21年来,她先后做过13个孤儿、残疾孩子、单亲孩子的“义务妈妈”。在孩子们生日时,她会准时送去蛋糕;儿童节时孩子们会收到她准备的节日礼物;节假日,公园里留下她带着孩子游玩的身影。在庄妈妈的“孩子”中,年龄最大的已经30岁,最小的只有5岁。她说,作为一个母亲,帮助孩子是自己的本能,帮助的人越多快乐也就越多。

帮困难家庭摘掉47年的“黑户帽”

庄建文的“母亲节”、“父亲节”特别多。除了每年母亲节收到“儿女”们的问候外,她还时常到就近的永安敬老院去看望、照顾老人。

在炎热的夏季,她会买上绿豆、冰糖,为老人们煮点消暑的绿豆汤;重阳节,她又给老人们送去玉米糊,让他们调理一下口味;过春节,她给老人们送去京果、糕点……一直到2014年永安敬老院关闭,这里的50多名老人都把她当成了“女儿”。

庄建文用爱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桃源社区有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叫王汉桥,年近五十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户口,他和妻子只能打零工、摆水果摊,孩子又因为没户口无法上学。庄建文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法子为他们家解决这个实际困难。经过5次人口普查都没解决的问题,庄建文跑起来艰难可想而知。她不厌其烦地往返于街道办、派出所,市、区公安局,还到红钢城白玉山找当事人的哥哥核实情况,又到黄陂六指派出所查资料、开证明,并吁请媒体报道,终于让王汉桥一家领到了《批准入户通知书》,摘掉了47年的“黑户帽”。户口解决了,她又帮助家庭贫困的王汉桥办理了低保,帮他的女儿读书减免学费,帮他的儿子找工作,王汉桥一家感动不已。

责编: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