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14年粮食收购刷新建市20年记录

15.01.2015  18:40

              2014年,荆州市各类主体收购粮食48.13亿斤,刷新建市20年粮食收购纪录,其中监利县、公安县、洪湖市、荆州区收购量分别位居前四名,占全市收购总量的66.1%。主要呈现四个新特点:
                一是粮食丰收奠定物质基础。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百亿斤粮食大市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大力推进早晚连作、水稻集中育秧和高产创建工作,促进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据统计部门调查,预计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81.2亿斤,比去年增4亿斤,增幅5.2%。
              二是托市收购增加粮农收益。针对2014年国内粮食市场持续低迷、价格回落的实际,市粮食局积极向上汇报,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全面启动粮油托市收购,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14年,荆州市四大粮油品种(油菜籽、小麦、早稻、中晚稻)全面启动托市收购政策,为方便农民交售,全市设置小麦托市库点40个,早籼稻托市库点21个、中晚稻托市库点101个。收购中,全市粮食企业坚持挂牌收购,执行质价政策,做到既不压级压价,也不抬级抬价,兼顾农民、企业、国家三者利益。由于托市政策落实,促进了市场价格合理回升,全市农民出售粮油增收3.8亿元。
              三是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为鼓励各类主体入市收购,共同搞活粮食流通,市、县粮食局降低办证门槛,压缩审批时限,实行免费服务,先后为483家经营主体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年审换证。2014年中晚稻收购期间,全市入市收购企业达370多家,收购中晚稻35.7亿斤,缓解了中晚稻托市收购压力。
              四是粮食收储能力明显提升。为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荆州粮食流通新格局、新变化,市粮食局立足“服务三农”,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切实做好库点落实、仓库维修和组织协调工作。紧紧抓住实施“壮腰工程”和“粮安工程”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争取各项政策扶持,争取“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补贴资金7997万元,其中“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资金4573万元,已维修仓容2.82亿斤;扶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参与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采取腾、并、转、修等措施,腾仓6亿多斤;部分仓容升级改造、功能提升工作有序推进,粮食收储能力明显增强,为做好全年粮食收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