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学子献爱心回报社会 6年无偿捐成分血近万毫升

16.05.2016  19:16

长江日报讯(记者黄哲 通讯员於琦 石卓航)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一两次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持之以恒。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应用化学专业研二学生王华谱,6年来共计47次无偿献血9700毫升。而他的理由是,“别人帮助过我,我也要帮助别人,这是很自然的事儿”。

2010年11月,王华谱刚上大一,偶然从学校橘园食堂经过,看见停留的献血车。“踏进采血车,我就被车内的公益宣传打动,不禁想要去献血。”完成体检后,他奉献了400毫升。就这样,他开始了6年的献血“马拉松”。

最频繁的时候,半个月献一次。一般献血量最少200毫升,最多400毫升”。因为献的是成分血,每次从跨进采血车到最终完成成分提取,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王华谱介绍,与捐献全血不同,捐献成分血过程比较复杂。“捐献者的血液在严格消毒的一次性密闭管道中,通过血液分离机采集出所需成分,然后再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捐献者。

这些年,除了身边三两个好朋友,没有人知道他的无偿献血行为。

2014年2月,王华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一旦配型成功,他随时准备帮助患者。

王华谱来自鄂州,家境不富裕。刚上大学时,每次他都会去学校橘园食堂同一个窗口吃饭,窗口的饭菜是恒定不变的三块五的经济套餐。时间久了,窗口的阿姨也认识了这位“常客”。

阿姨会在我的菜盘里加上一勺旁边窗口的好菜,有时是一个鸡腿或者一个鸡蛋。如果我放假不在学校,隔段时间再去食堂吃饭,阿姨还会问我:这几天你怎么没来吃饭啊?”他告诉记者。

王华谱被这个温馨的瞬间打动了。本是点头之交的阿姨,却像母亲般对他关怀备至,“不声张的添菜更是给予我难得的尊重”。

事实上,王华谱说,他的生活中一直受到老师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公益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