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0年建一条二环线 实现三镇30分钟交通圈

30.04.2015  11:07

二环线武昌梅家山立交 记者陈卓 摄

记者韩玮

今日,二环线贯通,武汉首条高标准核心区快速环线诞生。

武汉二环线,全长48公里,由二七长江大桥、汉口段、龙阳大道、墨水湖北路、鹦鹉洲长江大桥及两岸接线、雄楚大街、珞狮北路、水果湖隧道、东湖路、水东段等围合而成。它串联起两江三镇所有核心腹地,整座城市的活力在这条动脉中涌动,环线内任意两点30分钟内畅通来往,顷刻间即可饱览武汉繁华。

武汉二环线,重新定义了这座城市的中心。从最初的内环、中环、外环,到如今已建在建的一环、二环、三环、四环、外环,规律性“圈层式结构”,是大城发展的必然。武汉的经济、地理、文化格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黄金腹地的范围、规模乃至气度,都需要再次丈量,重新确认。

武汉二环线,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环线,它以高标准串联三镇,是城市年轮和内在格局实现巨变的深刻见证。其谋划伊始,就超越了简单的交通规划。值得称道的,武汉的“五环”格局并非“摊大饼式”的扩张,二环线的更新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和效率的深度打磨。

武汉二环线,从动工到建成,跨越10年。这10年,是一条交通环线飞跨两江的建设10年,更是一个城市快速成长、发展的丰收10年。这10年,正是武汉砥砺前行、迈向复兴的历史时期,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大城市遇到的诸多城建尖端难题,在二环线的规划设计建设中多有体现。

这条环线的生长,记录着武汉奋力攻坚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见证着武汉人民创造美好家园的热切渴望。二环已成,脚步未停,“三环十三射”的城市交通格局愈发清晰。环射成网、循环连通,城市升级,武汉,将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二环建设折射城建理念提升

今日凌晨,夜色中的二环线龙阳立交        记者陈卓  摄

全长48公里的武汉二环线今日“画圆”通车。从规划提出到建成,历经22载,总投入400亿元,建设期整整10年。这是武汉5条环线中标准最高的核心环,可实现三镇30分钟交通圈,对二环线周边区域交通产生明显的减负效应。武汉首条高标准核心区快速环线的诞生,犹如勾勒城市成长的年轮。

  三个时代三次总规

  二环担起串联三镇的重任

“环线”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交通市政所主任常四铁介绍,1958年,武汉在第一轮城市总规中,就提出了“内环”的概念,“当时武汉长江大桥已建,与即将建设的长江二桥正好形成环线。”

1988年,随着城市货运发展,在当年的总规中提出“中环”,避免货运交通穿城而过,随后又提出“外环”,作为进出城及过境车辆快速通道。

武汉三镇,两江割据。随着城市的扩展和发展,交通矛盾日益突出,内环与中环距离太远,相隔十几公里,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的过江交通压力逐渐增大,中间还缺少一个环。二环线应运而生。

1993年,我市开始启动编制新一轮总规,在上一轮环线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二环线,形成一环、二环、三环格局,原先的中环变成三环,外环不变,这在武汉市总体规划(1996—2020)中正式明确。每条环线之间的平均间距为3公里,二环线起到串联三镇,并为长江大桥分流的作用。

2006年,以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下穿通道为建设起点,珞狮北路高架、水果湖隧道、二七长江大桥、二环线汉口段、雄楚立交、东湖路、水东路(和平大道—中北路延长线)、鹦鹉洲长江大桥及两岸接线工程、龙阳大道、雄楚大街改造、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江城大道)改造相继开工。

砥砺前行,10年建设,二环线终“画圆”。

  近八成为高架 全程无红绿灯

  是五环中标准最高的核心环

2006年总规之后,在武汉各新城崛起背景下,又提出四环线概念,串联新城和工业板块,作为物流大通道。至此,武汉已形成五环格局。

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叶青表示,武汉的一环线主要解决过江问题,“但车在地上跑,红灯多,车速跑不快,远未达到快速路标准。”

三环线虽是武汉首个快速环线,但并非串联城市核心区。四环、五环更远。

5条环线中,二环线成为标准最高的核心环。79%是高架,几乎都在高空驰骋,全线无红绿灯,车速最高可达七八十码,全线设置15处互通式立交,是城市最活跃、需求最大的快速环线。

此外,几条环线中,二环线隔音声屏障的安装规模最大,雄楚大街地面段还有华中首条BRT城市快速公交线,在环保和现代理念上,标准也最高。

  实现三镇30分钟交通圈

  对周边交通减负效应明显

二环“画圆”后,点到点30分钟不再是梦,三镇从未如此之近。通车前,记者曾驱车多次体验,从武昌街道口跑到汉阳王家湾仅15分钟,二环线上的二七长江大桥与鹦鹉洲长江大桥20分钟“牵手”,三镇居民进入30分钟交通圈。

二环线对内环的分流作用也已显现。以鹦鹉洲长江大桥为例,自2014年12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以来,武汉长江大桥全天车速平均提升16%;周边区域内全天拥堵程度下降3.9%。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显示,去年二七长江大桥单日高峰流量已达到12.18万辆。通车仅半年,就为长江二桥“减负”18%的车流。

市规划部门的交通预测结果显示,二环线将承担主城约29%的交通量,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交通功能。二环线90%地段的交通主流向为沿环线方向,环线车辆平均出行距离高于全市车辆平均出行距离,体现了二环线贯穿两江四岸、为主城中心区片与外围组团提供中长距离交通服务的快速环路功能。

  专家解析

  设计总工详解二环N宗“最”

从2005年到2015年,从武汉市二环线第一个开工的项目——武汉理工大学门前下穿通道(马房山通道),到最后一个完工的龙阳大道改造项目,武汉市政设计院用10年时间,经过不断优化调整,促成这条快速路的形成。

  最复杂:

  5次优化尤李立交设计

在10年的设计中,并非一次成型,而是不断根据需要来优化、调整,雄楚大街段尤李立交就前后更改、优化了5次。

市政设计院二环线主创设计师许银行介绍,该立交的两个圆形本来比较圆,第一次调整是因为距省武警总队较近,为方便特种车辆出行,将高架回缩;为了保证该立交主流向的2个匝道车流能快速通行,让这一环线功能性更强,第二次优化中,将2个匝道的宽度由8米变成11米;这么一改,又带来新问题,其中一条匝道加宽后,距离“狮城名居”小区的楼房太近,为了降低噪音,尤李立交左转前往街道口方向的匝道再次优化,使间距达到7米以上,这是第三次调整;而此处地下将有地铁8号线穿过,为了给8号线二期留出通道,预留空间,在第四次方案调整中,更改了二环线匝道与主线的地下10余根桩的位置;第五次优化的焦点在拆不拆红旗家居,如果不拆建筑,尤李立交匝道线形将特别差,很可能造成一通车就成为堵点,为了保证二环线的功能性,最终将红旗家居拆除。

  最人性:

  以人为本降低社会成本

市政设计院二环线项目总工黄又清表示,二环线的建设首要考虑以人为本和功能性,降低社会成本。

以高度为例——以前的高架一般高5米,现在二环线桥下净空8.5米甚至十几米,既照顾了人的视线,又满足了桥下行车的需求;

以宽度为例——以前多是4车道,二环线设计为双向6车道。以前的高架不考虑上下桥,如今二环线多采取互通式立交,满足多个方向交通转换;

以高架绿化为例——上世纪80年代建立交,桥身几乎不见绿色。如今更多引绿上桥,市政设计院为二环线量身订制了植物种植槽和绿化喷灌系统,中央隔离带可见红叶石楠和法国冬青。红叶石楠,一年四季皆可观赏;法国冬青,能阻挡尘埃、吸收空气中多种有害气体、降低环境噪音。

  最现代:

  华中第一条BRT呼之欲出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雄楚大街高架桥每组桥墩有2个墩柱,墩柱间距宽达11—14米。为何要留这么宽的间距?

市政设计院总经理助理周俊告诉记者,这个空间是专为华中首条BRT快速公交通道预留的。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通常也被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雄楚大街上的BRT线路,西起武昌火车站东广场,东至流芳火车站,全长约13公里,设站14个。

据测算,雄楚大街BRT最多可走17条公交线,高峰时段车速可达25公里/小时,可比目前的车速提高30%。建成通车后,将有效缓解武昌片区的交通拥堵。同时,BRT车站多设置于道口附近,每个站点都能与纵向交通形成对接,无论是换乘公交车或者轨道交通,都十分便利。

  建设进程

  二环线

  10年“画圆”

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地下通道:2006年1月开工,成为二环线破土开建的第一站,2007年5月完工,珞狮南路最大堵点疏通。

珞狮北路高架桥:2008年5月开工,2011年5月完工。

水果湖隧道:2008年6月开工,2011年5月完工。水果湖隧道与珞狮北路高架桥同日通车,成为二环线首段通车道路。

二七长江大桥:2008年10月开工,2011年12月通车。标志二环线汉口段全线贯通,汉口、青山距离拉近。

二环线雄楚立交:2009年1月开工,2012年3月完工。使马房山通道与雄楚大街相连。

二环线汉口段(江汉二桥桥头—二七长江大桥引桥):2009年4月开工,2011年9月完工通车。竹叶山堵点缓解。

东湖路(东湖宾馆—红庙立交):2010年5月开工,2012年9月完工通车。二环线武昌段和汉口段成功“牵手”。

水东路段(和平大道—中北路延长线):2010年8月开工,2013年12月完工。打通武昌、青山连接二七长江大桥与汉口的快速通道。

鹦鹉洲长江大桥及两岸接线工程:2010年10月开工,2014年12月通车。汉阳、武昌“牵手”。

龙阳大道段:2013年5月开工,2015年4月完工通车。打通汉阳王家湾、墨水湖片区快速路,与鹦鹉洲长江大桥对接。

雄楚大街段:2013年6月开工,2015年4月完工通车。与龙阳大道段一起,作为二环线最后打通段,标志二环线正式“画圆”,同时使雄楚大街、南湖、街道口片有了快速通道。

二环线墨水湖北路段(龙阳大道-江城大道):2013年7月开工,2015年2月通车。连起鹦鹉洲长江大桥与龙阳大道,成为墨水湖片区一条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