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吐槽黄金周,“槽点”总不变

30.09.2014  13:35

    “十一”黄金周转眼将至。而一则吐槽帖,也在网上蹿红:“‘十一’出游,第一天看全国高速堵车,第二天看各地景区排队,第三天看全国酒店涨价,第四天看游客到处被宰,第五天看很多人买不到返城票,第六天看全国高速又堵了,第七天看北上广人民进不了城”。

    堵、挤、脏、乱……总结帖子槽点,无非这几个字,这其实也是历年黄金周时舆论吐槽的高频词。而附着其上的关联性议题,囊括黄金周存废、景区调价合理性、旅游维权、国人素质等等。而今年,在国内5A级景区集体涨价的“热身”之下,不少吐槽也提前到了黄金周的“碗里”。

    实质上,若分析近年来关于“十一”长假的舆情信息,不难发现,“黄金周乱成一锅粥”已成“老梗”,每年都会定期“坐镇”舆论场头条。

     与旅游相关的舆情反馈多显负面

    根据全国假日办历年公布的假日旅游统计,我国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78亿人次,此后2009、2010年,游客增速都超过20%。到了2011年,它首次突破3亿人次大关,2012年则为4.24亿,2013年旅游市场有所降温,游客总量较上年增加300万人次。

    而与其对应的,是交通、景区治安等问题的与年俱增。据了解,2012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是2007年“十一”黄金周的近19倍。而景区因超负荷运转而陷入失序事件的曝光率也在增加。

    从近两年黄金周期间的热点舆情事件,可窥斑见豹:如2012年“十一”被全国聚焦的,有三亚宰客,华山游客退票被捅伤、鼓浪屿游客被踩沉等事件;而2013年“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拥堵、九寨沟游客滞留、香格里拉导游强制消费等,都跻身热门话题榜。

    去年“十一”后,中青舆情监测室曾发布黄金周十大关键词,其中高速免费、宅家、游客素质、景区拥堵、高速拥堵等都在列。这些词中,除了“宅家”者情绪主要呈现正向外,其余的基本上都积压着负面情绪。据其统计,在去年50个黄金周热点事件中,“旅行”主题的比重占到48%,其中负面事件占到了86%,中性的占10%,正面的仅占4%。

    而与不佳体验伴生的,是调侃性段子的广泛传播。2012年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实施,“十一”期间8600余万人挤上高速公路,网上也流传起“高速拥堵”的段子,如“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被挤在最中间;犹抱琵琶半遮面,车上忘带方便面……”;2013年,调侃拥堵“盛况”的段子也层出,如“法海都被挤到西湖里去了”“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等。而对“十一”旅游的描述中,“人在囧途”“花钱遭罪”也是常用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