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麦生产及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31.05.2014  20:38

马年新麦收割在即,为力求对后期小麦市场形势做出客观判断,5月上旬,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人员到湖北、河南、山东、安徽小麦主产区进行了调研,深入一线,了解小麦生长情况、市场供求、加工贸易企业购销状况,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当前小麦市场的影响因素,对后市做一初步的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全国小麦预计略有增产,有望实现“十一连丰”

(一)种植面积和总产略增

农业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略增,比上年增加100万亩。小麦播种进度快、基础好、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为培育冬前壮苗打下较好的基础。分省看,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5537.5万亩,比去年增加27.6万亩;河北省播种面积3560.7万亩,增加8.2万亩;河南省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2013年入冬后,全国小麦主产区地域气候良好,利于小麦生长,加之各地区越来越重视田间管理,有效防治病虫灾害。如果后期天气情况持续利好,今年全国冬小麦有望丰产。

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地苗情长势总体良好。本次调研中走访的河南地块所种植小麦多处在灌浆期,植株高度较去年略低,亩穗数和穗粒数较上年增加,主要原因是今年暖冬加之去冬今春的连旱,导致小麦植株普遍较矮,但4月份以来雨水不断,小麦在扬花期灌浆期墒情良好,灌浆充分,加之3至4月份气温平稳,未出现低温冻害,也未出现高温,不仅减缓了小麦前期旺长的势头,由于昼夜温差明显,有利于小麦充分灌浆。

 

从我省的情况来看,据湖北省粮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在168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40万亩左右,总产预计达到80亿斤,同比增加3亿斤左右。目前全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呈增势。以襄阳市为例,小麦种植面积547.5万亩,比上年增加4.8万亩。该市在遭受暖冬、春冻和虫害的多重影响下,克服不利天气和病虫害影响,加强田间管理,积极抽水抗旱,及时开展虫害防治,预计实现小麦单产801斤/亩,比上年增加26斤;小麦总产43.85亿斤,比较上年增加1.79亿斤。

 

(二)种植成本和种植收益略增

种植成本方面,据实地走访主产区农户及粮食管理部门综合了解,2014年主产区小麦种植成本较上年基本一致,部分地区因经济水平、种植习惯、田间投入等不同各有增减。据湖北省襄阳市粮食部门对典型农户调查显示,今年小麦亩均成本为672元,比去年增加35元,增幅5%。主要原因来源于机械费用和人工支出的增多。

种植收益方面,以湖北襄阳农户调查为例,每亩种植总收入为944元,扣除生产成本672元/亩,净收益为272元,较上年增长约17%;以河南农户调查为例,河南省平均种植户亩产总收入为918.6元,扣除生产成本462元/亩,每亩净收益为456.6元,较上年增长约30%。种植收益持续增长,但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在拉低农民的种植收益。

因此,受宏观经济通胀因素影响,农民种植收益近年来增长并不明显。在种植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农民对粮价的上涨预期增加。

二、当前小麦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面粉弱小麦低,走势弱于上年同期

据湖北粮食信息中心价格监测显示,2014年元月以来,湖北省小麦行情表现平平,春节前后,受制粉企业节后补库的拉动,各地小麦价格稳中小幅上调。2月25日,小麦收购均价为2420元/吨,部分地区高达2480元/吨;  特一粉出厂均价3100元/吨,普通粉出厂均价2960元/吨。但进入3月份以后,麦价并没有延续前期的涨势,供给充足、需求不旺使得小麦价格一落再落。 小麦 市场价格在经历一轮较大幅度的下跌后,近期跌势已放缓。监测显示,5月15日,湖北三等白小麦收购均价2360元/吨,相对于今年最高价位下跌80元/吨,部分地区下跌到2320元/吨。同一时间,河南省小麦收购均价为2520元/吨,山东省收购均价为2520元/吨,安徽省收购均价为2390元/吨。此外,面粉市场随着行情弱势下行,特一面粉和普粉面粉出厂均价均下跌120元/吨左右。在供给能力不如上年同期的情况下,四省的麦价走势均弱于上年同期,并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价格下跌时间早。按照惯例,由于新小麦上市后市场压力预期增加,一般往年6月份小麦价格会出现下跌,原因是新粮上市后市场压力预期增加。而今年小麦价格下跌提前到了3月份,持续时间长达两个月之久。

二是市场持续清淡、小麦“旺季不旺”特征突出。受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小麦和面粉价格在元旦、春节、元宵节行情均表现平平。不仅面粉市场销售弱于往年同期,麸皮价格也是大幅下跌。据了解,4月底我省小麦主产区制粉企业麸皮出厂价格较2月中旬下跌300元/吨,累计跌幅高达20%。春节过后,前两次国家政策性小麦拍卖市场曾出现抬价抢购局面,一些制粉企业、贸易商还出现囤积小麦的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供给并没有出现短缺现象,临储小麦拍卖投放数量稳定,各级储备小麦轮出正常,粮库、贸易企业商品小麦出售积极,市场整体供应显得宽松。 

 

(二)供需宽松、消费疲弱  ,饲用需求进一步下降

预计2014/15年度全国小麦供给约2330亿斤,需求约2295亿斤,年度结余约35亿斤,供需宽松。

供应方面,收储企业为回笼资金出库量增加,同时轮换粮也进入大量出库阶段,市场供应仍会保持充足局面。面粉加工企业受制于产能过剩及需求疲软等因素,企业的经营难度较大,成本控制较为严格,普通小麦采购意愿不强,优质小麦采购难度较大。

需求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人口增加、 玉米 与小麦比价拉大等影响,预计2014/15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将继续下降,预计2014/15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约2295亿斤,同比减1.42%。主要表现在饲料用粮方面。其中,口粮需求随人口增加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由于养殖业短期难以摆脱亏损格局、玉米价格持续低迷,小麦饲料用粮将继续下降。

 

作为小麦加工主要流向的面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今年以来小麦采购需求明显降温。自2014年1月份以来,国内面粉市场整体弱势运行,终端销售情况较往年相比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国内养殖行业亏损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其饲料原料采购以及市场价格,5月初国内出栏肉猪均价10.96元/公斤,较上年同期下跌8.67%;全国猪料比价为3.30∶1,猪粮比价4.44∶1,同比分别下跌10.96%、14.09%;自繁自养出栏头均亏损至327元/头,各地出现淘汰母猪现象。而小麦与 玉米 之间的目前价差为280~380元/吨,不具备饲料替代成本优势,小麦饲用消费数量仍维持低位。 

(三)政策粮拍卖主导市场,近期成交疲弱

政策性小麦通过投放量的多少来调剂粮源供应,稳定市场价格。2013  年11  月后,国家政策性小麦周投放量减至100万吨水平。三等白麦底价2360  元/吨,等级价差40元/吨。政策性小麦投放量根据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有保有压,能够避免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有利于保持市场价格平稳运行。2014年1月1日至5月15日,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成交最低收购价小麦38.35万吨,成交均价为2341元/吨,其中2013年产小麦成交34.97万吨,成交均价为2361元/吨,约占2013年总托市小麦数量的37.8%。全省地方储备小麦计划交易10.25万吨,成交4.6万吨,成交均价为2452元/吨,成交率为44.9%。其中,2月15-3月15日,受节前面粉市场需求及制粉企业补充库存等因素影响,托市小麦成交量和成交价格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峰值,成交价格最高达到2430元/吨;但随着气温升高,面粉市场进入季节性淡季,加之养殖业持续亏损,麸皮价格显著下跌,制粉企业加工利润较前期有所回落,也影响制粉企业生产积极性和竞拍政策性小麦积极性,因此政策性小麦成交比率有所下降,小麦行情随之出现连续下行的局势。3月15日-4月15日,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13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成交3.27万吨,成交数量环比明显下滑。

 

(四)加工行业产需矛盾凸显,经营难度加大

2013年以来,养殖业受疫情冲击及市场需求疲软影响,饲用需求大幅减少,小麦与玉米比价处于高位的格局难以改变,制粉业逐渐成为小麦消费渠道的主导。由于面粉加工业技术含量不高,投资成本低,各大、中、小型企业全线进驻,国内小麦粉产能大幅提高,对小麦采购需求及品质要求也明显提高。2014年春节后,终端市场销售情况趋于平淡。另外,由于养殖业需求减弱,麸皮行情也未见好转,在粉麸齐弱的行情下,制粉企业加工利润一再被挤压。调研中我们发现在主产区河南,五得利、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开机率还能维持在80%以上,除此之外,中型企业开机率普遍在40%以下,多数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同比偏低10%~20%,一些企业甚至采取开一天、停一天的生产策略;小、微型企业多数已停产。而在湖北,目前精粉出厂均价为1.53元/斤左右,麸皮均价为0.82元/斤左右,小麦加工只能保本。就现阶段而言,制粉企业可谓“压力山大”。

 

(五)进口高位、国际麦价波动影响有限

受国内小麦需求及价格高于国际价位的影响,小麦进口量近几年来一直居于高位。2013  年中国进口小麦总计550.7  万吨,同比增长49.3%,进口量创下近9  年新高。据中国海关 数据 显示,中国3月 小麦 进口量为538950吨,同比增涨86.27%,均价为317.84美元/吨。年初迄今共进口1843297吨,同比增涨166.67%。

与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偏弱运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小麦市场在天气以及黑海地区地缘政治等因素所引发的市场忧虑提振下,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这也使得国内外小麦价差大幅缩窄。初步统计,2  月份以来,美国小麦价格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8%,是自2013  年10  月下旬以来的最高水平。国际麦价的持续走高将使其较国产小麦的性价比优势降低,这或将抑制后期国内采购进口小麦的力度。

 

三、后期小麦市场形势

预计今年国内部分区域仍将启动托市收购预案。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启动的时点、范围以及收购进度,将会明显影响小麦市场的行情走势。从目前看,近期国际小麦市场在天气以及黑海地区地缘政治等热点所引发的市场忧虑提振下,国际小麦短期内摆脱供需宽松格局的制约,其价格上涨较为明显,较国产小麦的性价比优势降低,但内外价差仍存。从生产看,今年小麦有望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加上国家持续投放前两年的临储小麦和正常的储备轮换出库,近期小麦市场将保持宽松格局。而在国家托市价提高,总体小麦消费增长和养殖业恢复的影响,小麦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一)政策托市,小麦价格有底

目前,我省小麦价格一直保持低位运行,徘徊在2360元/吨附近,而新小麦上市开秤价或与陈麦价差在100-160元/吨,新粮上市价格将明显低于托市价格水平,新麦入市收购将持谨慎态度,启动托市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河南省小麦收购均价为2520元/吨,山东省收购均价为2520元/吨,安徽省收购均价为2390元/吨,预计以上北部产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的难度较大,但以上产区临储库存低于往年水平,国家为保障后期投放,不排除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的可能。 

从目前政策性小麦库存情况来看,国有托市小麦库存水平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从结构上来看,2010  年及以前产托市小麦基本消化完毕,2012  年产也基本售罄,仅剩河南市场还有部分退单,基本只剩下2013  年产粮源;从区域上来看,江苏、河南市场所剩无几,河北、山东托市小麦早已拍完并停止投放,目前托市粮源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两省。按照当前的拍卖节奏,剩余粮源可维持到新麦上市,但若今年不进行补库收购,后期国家调控市场的难度将加大。在此形势下,为掌握充足库存调节市场供需,今年政策性收购力度或将增强。但收购政策具体如何实施对市场影响较大,也决定了后期市场走势。

 

受当下小麦终端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制粉业产能降低,采购意愿不强,致使仓储业及制粉业库存量较常年偏高。预计今年市场收购心态较为谨慎,民营企业收购占比或低于去年水平。

(二)供需形势将呈近松远紧趋势

当前来看,在主、副产品销量齐降的形势下,制粉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疲软,养殖业虽在国家启动冻肉收储计划后,行情有过小幅上扬,但冻肉收储计划时间短,市场提振效应不佳,行情随之又趋于平淡,麸皮价格也未显著回升,多方因素导致小麦消耗能力降低,加之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市场、各级储备轮换,市场供应仍会保持充足局面。

但从长期看,随着人口的增长,国内对小麦的需求是呈增长趋势的;从生产看,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抗御灾害能力较低;良田面积不断下降,导致小麦生产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小麦生产成本日益提高,小麦种植效益不敌经济作物,小麦持续增产将有些困难,宽松的供给环境将经受考验。此外,近几年收获期的强降雨天气导致多地小麦产量和质量受损的情况记忆犹新,气象条件变数的不定,使得小麦收割期仍存一定的风险,突发性灾害仍是后期需要密切关注的焦点。

(三)养殖业有恢复迹象,小麦有望得到支撑

2014年1月以来,国内多地爆发禽流感疫情,波及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但进入3月份以来,情况明显好转。国内生猪存栏量上看,目前已处于警戒线下方,而生猪需求则无明显发化。但禽类,特别是白羽鸡苗价格比照年初则出现大幅上涨,涨幅高达300%。表明禽类养殖已处于恢复过程中。进入夏季后,南方水产养殖恢复,将对麸皮价格提供一定的支撑。近期各地面粉销售虽仍不畅,但由于企业开机率处于较低水平,面粉供给量有限,制粉企业亦有挺价意愿。面粉开工率或将有所回升,拉动小麦需求回暖。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信息部吴萍      齐博  供稿)   

201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