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书记”的为民情怀

31.07.2015  19:27
  □临西县广播电视台总编 刘国辉   2010年春天以来,历时三年,我制作了反映张士英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片《今生无悔》,有幸走进张老的世界,领略他精彩的人生篇章。   张士英13岁参加革命,建国后从一名普通干事到邢台地区行署专员,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工经联常务副会长到一名离休老干部,他始终把事业装在心里,把人民装在心里,与平民百姓交朋友,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在采访中,张老告诉我:“我没有什么特长,吹、拉、弹、唱不会;喝酒、抽烟、跳舞、赌博不沾。就是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帮群众排忧解难。”   1983年春季的一天,张士英去临西县河西镇了解春耕备播工作,整整跑了一天。在返回县城的路上,他发现有十来个百姓站在路边拼命地挥手拦车。原来是一位姑娘因婚姻问题一时想不开喝了农药,奄奄一息。他赶紧让大家把姑娘抬上汽车,及时送到县医院,挽救了姑娘的生命。   张士英同志是群众的贴心人,更是基层干部的知心人。那时候,全邢台地区350多名公社书记,他在任时认识一大半。1980年5月,邢台地委在行署礼堂召开全地区公社书记会议。当张士英同志步入会场时,公社书记们将他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临西是个农业大县,摇鞍镇乡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偏远农业乡。1999年新任党委书记杨清江决心改变这种状况。2000年春天,他们把老书记张士英请来,为乡域经济把脉开方。在老书记的帮助下,摇鞍镇乡与河北农大联合建起了养殖示范场,用波尔山羊与本地白山羊进行杂交发展养殖,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2000年5月,张士英被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吕玉兰的故乡东留善固村聘为顾问。13年来,他为东留善固村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采访张老时,我问他:“您对村里贡献这么大,每年给您个十万八万的也不算多,可您为啥一分钱也不要?”老人笑呵呵地对我说:“我现在工资不低,一个月几千块钱,生活富富有余,要那么多钱干嘛?我需要的就是一个机会和平台,为党再多干点儿事,给老百姓再多谋点儿利。